祖娘节是哪个民族什么节日的别称

小编

祖娘节是瑶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庆祝习俗。以下将详细介绍祖娘节的民族归属、名称和别称、起源和历史背景及其现代庆祝方式。

瑶族

祖娘节,又称达努节或瑶年,是瑶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分布在广西马山、隆安、平果、巴马、都安等地。

该节日是布努瑶族的祭祀性节日,布努瑶族是瑶族的一个支系。

达努节

达努节是祖娘节的正式名称之一,意为“不要忘记”或“庆祝丰收”。

其他别称包括祖娘节、瑶年、廿九节等。

祝著节

祝著节是达努节的另一种称呼,主要在广西地区使用。

1986年,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瑶族人民意愿将“达努节”的节日名称改为“瑶族祝著节”。

起源

祖娘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为了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的生日。相传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密洛陀从两山裂缝中走出,与布洛西结为夫妻,成为布努瑶族的祖先。

另一种传说是为了纪念瑶王蓝陆射落多余的太阳,拯救瑶民的功绩。

历史背景

祖娘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祖娘节是哪个民族什么节日的别称

节日以祭祀祈福、打铜鼓、打陀螺、射、唱细话歌等活动为主要内容。

传统习俗

现代的祖娘节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如祭祀密洛陀、打铜鼓、跳铜鼓舞、射、对唱情歌等。

节日期间,瑶族家家户户会杀猪宰羊,酿制美酒,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

现代演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祖娘节的庆祝方式也在逐渐演变。现代瑶族人民在保留传统习俗的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如举办文化展览、民俗表演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参与。

2007年,瑶族祝著节被列入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5月24日,瑶族祝著节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祖娘节是布努瑶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庆祝习俗。现代瑶族人民在保留传统的也在不断创新,使这一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祖娘节,又称“祝著节”、“达努节”或“瑶年”,是瑶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瑶族聚居区,如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以下是关于祖娘节的相关信息:

祖娘节的日期和意义

日期: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意义:祖娘节是为了纪念瑶族创世女神密洛陀的生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丰收的庆祝。

祖娘节的主要活动

祭祀祖先:包括“交清交命”和“还愿”两个阶段,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和尊重。

打铜鼓和跳铜鼓舞:铜鼓在密洛陀神话中具有崇高地位,是布努瑶的神器。

射:一种传情连心的活动,年轻人通过射展示技艺,吸引姑娘们的注意。

对唱情歌:男女青年通过山歌对唱表达情感。

聚会宴饮:以宗族或家庭为单位,轮流做东,宴请亲朋好友。

祖娘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

祖娘节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特征,如娱乐特征、教育特征和管理交流特征。该节日展现了瑶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对自然的感恩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

祖娘节作为瑶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瑶族独特的文化特色,也是瑶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祖娘节,又称达努节、瑶年等,是瑶族人民为纪念创世始母密洛陀而举行的传统节日。以下是祖娘节的主要习俗和活动:

祭祀祖先

祭祀仪式: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密洛陀,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和尊重。

供品要求:不能用公猪和生过小猪的母猪作为祭品,以示对密洛陀的敬意。

打铜鼓和跳铜鼓舞

铜鼓表演:铜鼓分为公铜鼓和母铜鼓,表演时五人出场,锣声先响,接着铜鼓、皮鼓有节奏地敲响,动作粗犷有力,舞姿优美大方。

铜鼓舞:舞者手持铜鼓,边敲边舞,是瑶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射和对唱情歌

射:布努瑶族年轻人喜爱的传统娱乐活动,比赛结束后,围观的姑娘会将自己亲手缝绣的彩色头巾送给射得准的小伙子,以此表达情谊。

对唱情歌:男女青年身穿民族服装,对唱山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男女青年因对歌而订下了白头之盟。

聚会宴饮

宴请宾客: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酿制甜酒,准备丰盛的食品,宴请亲朋好友,欢欢喜喜同庆本民族的传统佳节。

其他活动

斗鸟和赛马:斗鸟活动有严格的规矩,赛马活动则是布努瑶人家的传家宝,赛马场通常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进行,增加了比赛的紧张和激烈。

祖娘节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也是瑶族人民展示自己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场合。

祖娘节,又称达努节、瑶年,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母密洛陀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祖娘节的传承方式多样,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融入了现代元素,确保了这一文化遗产的活力和影响力。以下是祖娘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

传统习俗的保留

祭祀活动:祖娘节期间,瑶族人民会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拜祖先密洛陀,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文艺表演:包括唱盘王歌、跳盘王舞、打长鼓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瑶族的文化特色,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体育比赛:如射、打陀螺等,这些活动既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也促进了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现代元素的融入

文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将祖娘节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年轻一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旅游推广:将祖娘节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吸引游客参与,通过旅游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瑶族文化。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对祖娘节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和社会的支持

政策支持:对祖娘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护,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社区活动:社区组织各种与祖娘节相关的活动,如文化节、展览等,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祖娘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保留了传统的核心元素,又不断吸收现代社会的新鲜血液,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