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不安”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心神不定、非常不安的状态。了解这个成语的五行属性和相关的成语故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景。
忐忑不安的字义分解
忐忑不安由“忐”和“忑”两个字组成。其中,“忐”字的五行属性为火,笔画为7画;“忑”字的五行属性也为火,笔画同样为7画;“不”字的五行属性为水,笔画为4画;“安”字的五行属性为土,笔画为6画。
从五行属性来看,“忐忑不安”中的“忐”和“忑”均为火,表示内心的激荡和不安;“不”为水,象征着情绪的波动和不稳定;“安”为土,代表平静和安定。整体来看,这个成语的五行属性偏向于火和水,表现出一种情绪上的动荡和不安。
出处和原文
“忐忑不安”出自清代吴趼人的《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这句话描写了两个人在听到某些消息后,心神不定、极为不安的状态。
这个故事通过具体的情境,生动地描绘了“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强调了这种情绪是由于外界的刺激和内心的不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的文学引用
茅盾在《子夜》中写道:“这两位的脸上微露出忐忑不安的样子。”这句话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进一步印证了“忐忑不安”所表达的心神不定的状态。
茅盾的作品中对“忐忑不安”的描写,展示了这一成语在不同文学背景下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外延。
用法和示例
“忐忑不安”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表示心神不定、非常不安的状态。例如:“考完试,他心里忐忑不安,就怕自己有什么差错。”。
这个成语的用法灵活多样,能够形象地描绘出各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因此在日常表达中被广泛使用。
近义词和反义词
“忐忑不安”的近义词包括“惶惶不安”、“坐立不安”、“七上八下”等,反义词有“心安理得”、“泰然自若”、“悠然自得”等。
通过了解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忐忑不安”的使用场景和表达效果,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忐忑不安”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对其五行属性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情感色彩。其出处和文学引用展示了这一成语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而丰富的用法和近义词则使其在日常表达中更加灵活多变。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忐忑不安”这一成语的内涵和使用技巧。
“忐忑不安”的五行属性是火水土。
与“忐忑不安”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坐立不安:形容心情紧张,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2. 心乱如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像一团乱麻。
3. 惶惶不安:形容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定。
4.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心里不踏实。
5.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忐忑不定。
6.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7. 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8. 心烦意乱:形容心情烦躁,思绪纷乱。
9. 不可终日: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10. 寝食不安:形容因忧虑或不安而睡不好觉,吃不好饭。
11. 心神不定:形容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12. 惊惶失措:形容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13. 若有所失:形容心神不定,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14. 焦躁不安: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15. 诚惶诚恐:形容非常害怕,心中不安。
“忐忑不安”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清朝吴趼人的《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