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吊钱?来自填仓节的独特民俗之一

小编

撕吊钱是填仓节的重要民俗之一,象征着新年五谷丰登和家庭幸福。以下将详细介绍撕吊钱的含义、起源、文化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

象征意义

五谷丰登:撕吊钱象征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家庭粮食满仓,生活富足。

家庭和睦:吊钱上通常剪有“福”字、“寿”字等吉祥图案,寓意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实际操作

撕吊钱的时间:通常在正月二十四日晚上进行,象征着辞旧迎新。

具体做法:用灶火灰在院子里或屋中撒一个象征粮囤的圆圈,圈口撒一个小梯子形,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然后撕下贴了二十多天的吊钱,包上铜制钱,压在上面,表示新的一年将会物阜民丰。

填仓节的传说

仓官救民:相传在很久以前,北方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看守皇家粮仓的仓官在正月二十五日毅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最后烧毁粮仓自焚。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仓官,设立了填仓节。

祭祀仓神:填仓节最初是祭祀仓神的日子,仓神被认为是掌管粮仓的神祇,人们通过祭祀仓神来祈求粮食满仓。

民俗演变

从祭祀到撕吊钱:随着时间的推移,撕吊钱逐渐成为填仓节的重要习俗,象征着丰收和家庭幸福。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撕吊钱习俗也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丰收和生活富足的期盼。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现

农耕文明的象征:撕吊钱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的敬畏。

勤俭节约的美德:填仓节强调勤俭持家、合理储备的重要性,撕吊钱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传递了节约和储备的理念。

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变迁

文化传承:尽管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撕吊钱作为填仓节的重要习俗,依然在许多地区得以保留和传承。

创新庆祝方式:现代社会通过更加多元和创新的方式来庆祝填仓节,如制作电子吊钱、在线祭祀等,赋予了这一传统习俗新的生命力。

习俗的简化与变通

象征性撕吊钱:现代家庭中,由于没有粮囤的习惯,撕吊钱逐渐演变为象征性的行为,如在春节期间贴的吊钱在填仓节当天撕下,放在柜子里或床下,寓意财运亨通。

电子吊钱:一些家庭通过电子方式制作和撕吊钱,以适应现代生活节奏。

文化传承的重视

传统文化的复兴: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撕吊钱作为填仓节的重要习俗,在一些地区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传承。

民俗活动的创新: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祭祀仓神、制作和撕吊钱等,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撕吊钱作为填仓节的重要习俗,象征着新年五谷丰登和家庭幸福。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尽管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撕吊钱作为填仓节的重要习俗,依然在许多地区得以保留和传承,并通过更加多元和创新的方式来庆祝。

填仓节,又称为“天仓节”或“添仓节”,是一个象征着新年五谷丰登的传统节日。以下是一些填仓节期间常见的民俗活动:

撕吊钱:在正月二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撕下贴了20多天的吊钱,包上铜制钱,压在象征粮囤的圆圈中,寓意新的一年物阜民丰。

吃鲫鱼、喝鱼汤:天津地区有吃鲫鱼、喝鲫鱼汤的习俗,象征着富足美满。旧俗认为,这一天只能喝鱼汤,而把鱼留给小猫吃,寓意让猫捉老鼠,保护粮仓。

蒸制食品:在山西晋中,人们会蒸制各种形状的食品,如用糕面捏成的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形状的灯盏,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打囤填仓:用草木灰在院内外撒出粮囤形状,放入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

祭仓神:祭祀仓神,祈求一年粮丰仓满。

撕吊钱这个民俗活动在天津的填仓节(正月二十五)进行,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庆祝丰收与祈求富足:填仓节本身是为了纪念一位舍命救民的仓官,他在大旱之年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撕吊钱象征着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庆祝和对未来一年富足的祈求。

2. 象征财运亨通:撕下的吊钱包上铜制钱或,压在粮囤或存折柜子里,寓意新的一年财运亨通,物阜民丰。

3. 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撕吊钱和吃鱼汤等习俗,人们表达了对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填仓节在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和风俗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以下是一些主要地区的庆祝方式和风俗:

天津地区

撕吊钱?来自填仓节的独特民俗之一

撕吊钱:在正月二十四晚上,用灶火灰在院里或屋中撒一个象征粮囤的圆圈,圈口撒一个小梯子形,表示可以上下;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然后撕下贴了二十多天的吊钱,包上铜制钱,压在上面,表示新的一年将会物阜民丰。

吃鲫鱼、吃盒子:天津人在填仓节这天有吃鲫鱼的节俗,家家户户吃稻米干饭、喝鲫鱼汤,正是所谓的“填仓填仓,干饭鱼汤”。人们在这一天吃米饭和鱼汤,象征富足美满。

北京地区

小填仓、大填仓:北京有民谚道:“过了年,廿三,填仓米面做灯盏。拿簸帚,扫东墙,捡到昆虫验丰年。”又说:“天仓,天仓,大米干饭杂面汤”,“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这些谚语流传至今。

蒸制食品:介休用糕面捏成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各种形状的灯盏,盛满食油,到晚上点燃放置室内各处,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山西地区

吃黄米糕:山西地区填仓节兴吃黄米糕,糕谐音高有生活步步高吉庆之意。

打灰窖:在院内或场面用草木灰打灰窖,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秋粮。

河南地区

添仓:河南新乡在十九日“添仓”,家家祭仓神。在阳武,十九日添仓,届时,在存放粮食的地方燃灯设祭,祈求一个好年成。

陕西地区

小填仓、大填仓:陕西绥德二十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

辽宁地区

蒸丸祀仓:辽宁义县曾经在二十日夜以谷、黍、麦、豆等面蒸丸祀仓、箱、井、臼之神叫做“填仓”或“添仓”。

吉林地区

吃蒸饺:吉林长春吃蒸饺,家里人准备好牛肉或马肉做馅儿,包蒸饺为的是讨个吉利预示有个好彩头。

山东地区

吃水饺:在山东以吃水饺的为多,亦有吃糕的在山东武城早晨吃黄米饽饽谓“不打滑”吃干饭,叫做“谷穗坚实”吃枣糕,叫做“扬风糕”也有吃面条的叫做“钱绳子”里面放些白菜叶意味着棉花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