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由来 守岁拜年作用 迎新消灾祈福

小编

一、除夕守岁的由来

1. 起源于古代驱邪

除夕守岁的由来 守岁拜年作用 迎新消灾祈福

最初,守岁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传说“年”兽每到除夕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毁坏庄稼。它惧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人们为了躲避“年”兽,在除夕这一天,全家老小都不睡觉,灯火通明,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前来侵犯了。

2. 与岁星纪年有关

在古代,人们有岁星纪年的方法,岁星(木星)大约十二年绕天一周。人们将周天分为十二次,每年岁星行经一次,就表示过去了一年。守岁意味着为即将过去的旧岁惜别留恋,同时也对新的一年寄以美好希望。

3. 文化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岁逐渐演变成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团圆、幸福美满的向往,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守岁拜年的作用

1. 迎新消灾祈福方面

迎接新年

守岁是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在除夕夜守岁的过程中,人们怀着对新年的期待,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到来或者新年钟声敲响时,就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人们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岁月。

消灾祛祸

传统观念认为,守岁可以避免灾祸。旧的一年可能存在一些不好的运气或者潜在的危险,通过守岁这种全家人共同参与的活动,一家人齐心协力,就能够驱散邪祟,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祈福祝愿

守岁时,人们往往会对着天地、祖先或者神灵默默祈祷,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等。拜年则是这种祈福愿望的一种延伸表达。晚辈给长辈拜年,表达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祝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并祝福晚辈健康成长、学业有成等。这种互动式的拜年活动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的信息。

2. 社会和文化意义方面

增强家庭凝聚力

守岁拜年都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平时家庭成员可能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分散各地,在守岁拜年的过程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交流感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和归属感,使家庭关系更加牢固。

传承民族文化

这些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人们铭记自己的文化根源,保留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如守岁时的一些传统习俗(贴春联、挂灯笼等)以及拜年时的礼仪规范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