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了解秋分的定义、时间、气候特点和相关习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节气的意义和影响。
定义
昼夜平分:秋分时,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各约12小时。
秋季平分:秋分是秋季的中间点,平分了秋季,标志着秋季已经过半。
含义
阴阳平衡:秋分象征着阴阳的平衡,昼夜均分,寒暑平。
农作物成熟:秋分是许多农作物成熟的时间,特别是玉米、大豆、水稻等秋季作物进入收获期。
开始和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2025年9月23日02:19:04。
结束时间:2025年10月08日08:40:57。
农历日期
2025年秋分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八月(小)初一。
气温变化
逐渐下降:秋分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凉爽,不再像夏季那样炎热。
昼夜温差加大:秋分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
降雨减少
降雨量减少:秋分后,降雨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变得干燥。
干旱少雨:秋分时节,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
立蛋
竖蛋习俗:秋分有“立蛋”的习俗,即在秋分这一天尝试将鸡蛋竖立起来,象征着平衡和谐。
全球现象:每年秋分,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祭月
祭月节: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帝王会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祈求月神保佑五谷丰登。
现代习俗:现代一些地方仍有祭月的习俗,人们会在家中摆设供品,祭拜月亮。
吃秋菜
岭南习俗:在岭南地区,秋分时节,人们会吃一些秋季的时令蔬菜,如菠菜、芹菜、白菜等。
秋汤:岭南地区的秋菜通常与鱼片一起制成“秋汤”,寓意健康。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它在每年的9月22日至24日之间,昼夜平分,气候逐渐转凉,降雨量减少。秋分不仅是农作物成熟的时间,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如立蛋、祭月和吃秋菜等。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秋分的意义和影响。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它通常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交节,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秋分的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昼夜平分: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昼夜长度基本相等,白天和黑夜各约12小时。
2. 气温逐渐下降:秋分后,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变得凉爽。北半球的气温逐日下降,逐渐步入深秋季节,日平均气温降到22℃以下。
3. 昼夜温差加大:秋分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通常高于10℃以上。这种温差变化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早晚气温较低,需要注意保暖。
4. 降雨减少:秋分后,降雨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变得干燥。南方地区虽然降雨量减少,但降雨日数可能增加,常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5. 北半球昼短夜长:从秋分开始,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2025年秋分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点,标志着秋季收获的开始。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农事活动:
1. 秋收:
秋分是秋收的重要时期,农民开始大规模收割稻谷、玉米、大豆、水稻等秋季作物。民间有“秋分不割,霜打一尺”的谚语,提醒农民及时收割。
2. 蔬菜管理:
秋分节气是蔬菜定植和播种的适期,适合种植茼蒿、菠菜、大蒜、马铃薯、洋葱、青菜、蒲芹、黄芽菜等。
在田蔬菜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以延长采收供应期,采收菱角、荷藕和茭白。
3. 果树管理:
大多数果树处于成熟采收期,如苹果、梨、石榴、猕猴桃,应适时采收,并进行秋季修剪、秋施基肥、翻地松土、喷药防病治虫等操作。
冬草莓开始现蕾,需要进行追肥浇灌、中耕除草松土、适量疏蕾、地膜覆盖及病虫害防治。
4. 经济作物管理:
棉花吐絮,适时分期采摘新棉,坚持“四分四快”,即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晒、快拣、快售,以提高品质。
抢晴耕翻土地,预备油菜播种,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抢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强苗床管理。
中稻要加强后期水浆管理,采用干湿相间的灌溉技术,收获前断水不宜过早,以收获前5-6天断水为宜。
5. 家畜管理:
家畜秋季配种,连续加工贮藏青粗饲料。家禽秋孵,开展畜禽秋季防疫,加强成鱼饲养管理,防治鱼病,增投精料,促进成鱼快长,分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