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中秋拜月娘准备什么 拜月娘的意义是什么

小编

汕头中秋拜月娘的习俗丰富多彩,既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也有实际的准备物品。以下将详细介绍汕头中秋拜月娘的准备物品及其文化意义。

供品

柚子:潮汕人认为柚子音同“佑”,寓意保佑平安,是中秋祭月的首选水果。

石榴:石榴籽红亮,象征多子多福,非常应景。

柿子:寓意事事顺遂,适合在祭月时摆放。

油甘:潮汕特产,口感先苦后甘,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

林檎:富含多种维生素,是中秋节必备水果。

芋头:寓意辟邪消灾,表示不信邪。

月饼、糕点、煎堆、油饼:传统糕点,象征团圆和吉祥。

其他物品

五色金纸:代表五行,象征祛除五行之间的冲突和阻碍。

红白丝线:象征人的魂魄和肉身,保佑身心健康。

上等酒和点心:对神灵的尊重和感谢,营造祥和氛围。

炮仗和焰火:驱逐瘟疫和疾病,表达家庭欢乐气氛。

祈求家庭和睦与团圆

家庭团聚:拜月娘通常在中秋节举行,象征着家庭的团聚与和睦。

月圆象征:中秋节月圆之夜,拜月祈求家庭幸福,强调团圆的重要性。

女性崇拜与生育祈求

女性崇拜:拜月娘常由女性主持,体现对女性在家庭中重要地位的尊崇。

生育祈求:拜月娘特别受到未育女性的青睐,祈求月神保佑怀孕生子。

自然崇拜与生命敬畏

自然敬畏:拜月娘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生命敬畏:月亮的阴晴圆缺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生生不息,提醒人们珍惜生命。

祈福与美好愿望

祈福愿望:在拜月仪式中,人们会带上自己的心愿和祝福,向月亮祈求实现。

美好愿望:无论是求财、求福、求健康,拜月娘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汕头中秋拜月娘的习俗不仅是对月亮的敬仰,更是对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的祈愿。通过准备丰富的供品和进行庄重的仪式,潮汕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体现了潮汕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汕头中秋拜月娘的供品丰富多样,寓意吉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水果类

柚子:寓意“佑”,象征保佑平安,外形圆润与中秋月亮相呼应,代表团团圆圆。

汕头中秋拜月娘准备什么 拜月娘的意义是什么

石榴:籽粒红亮,寓意多子多福,是中秋祭月的常见水果。

柿子:金黄色,象征事事顺遂、事事如意。

油甘:潮汕特产,先苦后甘,寓意生活甜甜蜜蜜。

林檎:富含营养,有“水果补品”之称,寓意健康。

菠萝:寓意生活甜蜜,菠萝的“菠”与“波”谐音,寓意生活波澜不惊。

芋头:寓意辟邪消灾,清乾隆《潮州府志》记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月饼和糕点类

月饼:潮汕人称之为“朥饼”,皮酥馅厚,寓意团圆。

腐乳饼:制作工艺复杂,寓意生活富足。

书册糕:形似书籍,寓意孩子读书聪明、学业有成。

月糕:形如满月,寓意生活圆满、甜蜜。

其他特色供品

化妆品:年轻女孩会准备化妆品作为供品,祈求自己变得美丽动人。

文具:有小孩的家庭会摆放书包、课本等文具,祈求孩子学业进步。

纸贡品

大金、皇金:用于祭拜的纸钱。

花篮、花塔:做成莲花、菠萝、仙桃等形状,象征吉祥如意。

案头帘:印有八仙过海图案,用于装饰和祭拜。

拜月娘,即中秋节期间的祭月仪式,是一项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以下是拜月娘仪式的具体步骤:

拜月娘仪式的具体步骤

1. 准备工作:

选择地点:在庭院、阳台或露天场所设立供桌,确保供桌面向月亮。

准备供品:包括月饼、柚子、水果、茶、酒、香烛等。潮汕地区常用的供品还有芋头、糕点等。

布置供桌:将供品整齐地摆放在供桌上,点燃红烛,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2. 沐浴更衣:

在仪式开始前,进行沐浴更衣,以示对神明的尊重和。

3. 就位:

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执事、赞礼就位。

4. 祭月:

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

上香、祭酒:赞礼唱:“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主祭在蜡烛上点燃,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次。赞礼唱:“三祭酒”。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

读祝: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与烛光,向月亮展开诵读。

焚祝文及月光纸: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

5. 拜月:

赞礼唱:“拜月”。“拜-兴-拜-兴-平身”。主祭及参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再拜”之礼(即拜两次)。

6. 撤供:

拜月结束后,撤下桌上的供品,由家中主妇按人口数切开月饼,分给每人一块,象征合家团聚。

拜月娘的文化意义

家庭团圆:拜月娘象征着家庭的团聚与和睦,月圆之夜祈祷家庭幸福。

祈求姻缘:特别是未婚女性,通过拜月娘祈求找到理想的伴侣。

女性崇拜:拜月娘也是一种女性崇拜的表现,体现了对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尊重。

汕头中秋拜月娘的民间传说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嫦娥奔月:这是拜月习俗的起源之一。传说嫦娥因偷吃了仙丹,飞升到月宫,成为月神。潮汕人通过拜月,表达对嫦娥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2. 吴刚伐桂:相传吴刚因醉心于仙道,被天帝罚到月宫砍伐桂树。每逢中秋,人们可以看到月亮上有吴刚伐桂的影子。潮汕的小孩子们在中秋夜常常寻找这些影子,增添了节日的趣味。

3. 玉兔捣药:月宫中有一只玉兔,负责捣制长生不老药。潮汕人相信,拜月可以祈求健康长寿,祛病延年。

4. 芋头与“胡头”谐音:在元朝时期,潮汕人民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以此来祭奠祖先。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秋拜月的重要供品之一。

5. 戚继光抗倭:相传明朝时期,戚继光率军抗击倭寇,取得胜利。中秋之夜,士兵们以野芋充饥,后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潮汕人在中秋节吃芋头,称为“遇难”,与“芋艿”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