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做的诗词有哪些

小编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她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才华,也反映了她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以下是对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所作诗词的详细介绍和分析。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词展现了薛宝钗的豁达和乐观,她借柳絮之口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志向高远的决心。词中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是体现了她的自信和雄心。

咏白海棠·其二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红楼梦中薛宝钗做的诗词有哪些

这首诗通过白海棠的形象,描绘了薛宝钗的朴素淡雅和高洁自持。诗中“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句,更是体现了她淡泊名利、清高自赏的性格特点。

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首诗通过螃蟹的形象,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贪腐现象。薛宝钗借螃蟹之口,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清廉自守的坚持,显示了她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这首诗通过画菊的过程,展现了薛宝钗的豪放洒脱和才华横溢。她借画菊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主题

薛宝钗的诗词主题多样,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如《咏白海棠》和《画菊》,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如《螃蟹咏》。她的诗词不仅反映了她的审美情趣,也展现了她的思想深度和社会责任感。

风格

薛宝钗的诗词风格含蓄浑厚,语言简练有力。她的作品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她的诗词风格与她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体现了她朴素淡雅、高洁自持的个性。

与林黛玉的对比

林黛玉的诗词情感丰富,表达了她对自由、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而薛宝钗的诗词则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如《临江仙·柳絮》和《螃蟹咏》。两者的诗词风格和主题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她们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经历。

与其他诗人诗词的对比

薛宝钗的诗词在风格上与李白的豪放洒脱和杜甫的深沉内敛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主题上更贴近现实,反映了她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她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深度。她的诗词作品主题多样,风格含蓄浑厚,语言简练有力,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比其他诗人的诗词,可以看出薛宝钗在创作上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薛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判词解析

可叹停机德:称赞薛宝钗具有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品德,体现了她的贤淑和责任感。

堪怜咏絮才:指薛宝钗不仅品德高尚,还具备出色的才华,尽管她的诗才在书中不如林黛玉那样显著,但同样值得怜惜。

玉带林中挂:通过谐音“黛”指代林黛玉,暗示林黛玉的命运如玉带般挂在林中,孤独而凄凉。

金簪雪里埋:通过谐音“薛”指代薛宝钗,暗示薛宝钗的结局被埋没在雪中,象征她的孤独和冷落。

判词与薛宝钗的命运

薛宝钗的性格与命运:薛宝钗性格坚毅,聪明伶俐,处事周到,但她的命运并不如她的才华和品德所应得的那样幸福。她虽然嫁给了贾宝玉,但并未能得到宝玉的真心,最终孤独地度过余生。

通过判词,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才华和品德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幸福。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相貌被描绘得极为生动和细腻,她的形象成为了古典美的一个典范。以下是对薛宝钗相貌的详细描写:

薛宝钗的相貌特征

脸若银盆:形容她的脸型圆润,像银色的盆子一样,光滑而饱满。

眼似水杏:她的眼睛大而明亮,像水灵的杏子,透露出聪慧和灵动。

唇不点而红:她的嘴唇自然红润,不需要任何装饰。

眉不画而翠:她的眉毛浓密而自然,呈现出翠绿色,显得端庄而秀丽。

肌肤丰泽:她的皮肤白皙而富有光泽,显得健康而美丽。

薛宝钗的服饰与气质

服饰:薛宝钗常穿着素净的衣裳,不喜欢过于华丽的装饰,她的服饰颜色鲜艳,图案精美,透露出奢华与高贵的气息。

气质:她举止娴雅,气质端庄大方,给人一种温婉贤淑的感觉。

薛宝钗的相貌和气质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也反映了她的品格和内心世界。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经典的美人形象。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最初的误解和嫉妒到后来的理解和接纳,展现了两人性格的成长和情感的深化。

关系变化

初期:林黛玉对薛宝钗存在嫉妒心理,尤其是在“金玉良缘”的传闻出现后,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态度更加复杂,既有嫉妒也有竞争。

中期:随着两人相处的加深,林黛玉逐渐认识到薛宝钗的善良和才智,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缓和。

后期:在经历了多次相互扶持和理解后,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新的高度。

互动细节

嫉妒与竞争:林黛玉在贾宝玉面前表现出对薛宝钗的不满,而薛宝钗则表现出宽容和理解。

理解与接纳:在多次互动中,如林黛玉生病时,薛宝钗的关心和照顾让林黛玉感到温暖,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改善。

《红楼梦》通过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关系,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观念和女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