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重阳祭拜 潮汕重阳的风俗解析

小编

潮州重阳节的祭拜习俗和风俗特色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地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以下是对潮州重阳节祭拜习俗和风俗特色的详细解析。

重阳节的起源

古代祭祀传统:重阳节起源于古代对自然神灵的祭祀,特别是秋季丰收后的祭祀活动。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是吉祥的日子。

文人雅士的活动: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开始有登高赋诗、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成为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动。

重阳节的意义

祭祖和敬老:重阳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也是祭祖和敬老的节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适合祈福、、祭祖以及设宴祈寿等活动。

吉祥和长寿:重阳节因“九九”与“久久”同音,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祭祖

祭拜祖先:在潮州,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祖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墓地,献上鲜花、果品等物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拜九玄天帝:潮州人还会在重阳节拜祭九玄天帝,祈求长寿和吉祥。九在汉字中也包含了长寿和吉祥的意思。

登高

登高望远:潮州的重阳节登高习俗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主要是为了欣赏美景和祈求身体健康。登高的过程中,人们会携带竹筏、梨花的器具,代表庆贺祥和。

爬山:在潮州,每到重阳节时,市民会前往达翁山、世博山等山峰进行登山运动,欣赏江南秀丽的山景,感受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

放风筝

放风筝:潮汕地区的风筝制作技艺非常著名,重阳节也是放风筝的好时机。人们会在空旷的场地放飞五颜六色的风筝,寓意“衰运”尽去,“好运”将来。

断线风筝:有“九月九,风筝断线满天走”的俗谚,意味着放风筝可以带走晦气,带来好运。

制作和祭拜九皇斋

九皇斋:潮汕地区的九皇斋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举行,人们会吃素食,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旧时潮州戏班也会在九皇斋期间食斋,以示敬意。

拜九皇:九皇是潮汕民间传说中的一组神明,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祭拜九皇,祈求平安和健康。

食咸粥

咸粥:揭阳一带的重阳节有食咸粥的习俗,咸粥以大米为主料,佐以鱼肉、葱菜、豆干等,寓意健康长寿。

团圆饭:潮汕地区把重阳节视为“圣日”,重视家庭团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咸粥,寓意团圆和美满。

潮州重阳节的祭拜习俗和风俗特色丰富多彩,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有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无论是祭祖、登高、放风筝,还是制作和祭拜九皇斋、食咸粥,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潮汕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风俗在潮汕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反映了古老文化的韵味与神韵。

潮州重阳节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紧密相连。以下是关于潮州重阳节起源和发展的详细信息:

起源

历史背景: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当时人们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会举办感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到了汉代,有了重阳节的最早文字记录,魏晋以后,中国大江南北都普遍有了过重阳节的习俗。

传说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著名道士费长房为师多年。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他家里将有大灾降临,让他速回告诉家人,每人做一绛囊,里面装上茱萸带在胳膊上,于九月九日这天,全家去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桓景照做,九月九日,举家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绛囊。晚上回家后,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此事传开后,大家都于九月初九这天学桓景举家出游,登高野餐,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祸,相沿成习。

发展

习俗演变:潮州重阳节的习俗包括登高、祭祖、放风筝、食九皇斋等。这些习俗在潮汕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古老文化的韵味与神韵。

文化内涵:重阳节在潮州不仅是一个祭祖、登高的节日,还是一个具有敬老之意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蒸饼、鲜花和祭品,前往祖坟、祖堂或者祖屋,与亲人一同祭拜祖先。

特色习俗

登高: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人们邀请亲朋好友,欣然结伴出游,登高环望,极目天舒。登山后,一些地方有吃猪蹄的习俗,意在吃了猪蹄,脚力就会好,来年能跑得更快更远,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一定要吃。

放风筝:重阳时节,云淡风高,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潮汕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掉“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离之越远。有些地方还有专门将线弄断,让“晦气”随着风筝消失不见的习俗。

食九皇斋:旧时潮州戏班自初一日起至初九晚上要食斋,称食九皇斋。自初一日起全班人员穿白衫裤,天天焚香敬奉,初九晚上,全体敬拜。民间也有拜九皇者,他们所祭祀的九皇神,传说原是九个贼,后被观音大士收服,改邪为正,大慈大悲,做了许多善事,成为佛门的大弟子,而受人们的崇拜。

潮州重阳节的特别食品和习俗如下:

特别食品

潮州重阳祭拜 潮汕重阳的风俗解析

油麻团(缘):用油麻籽、糯米粉、花生和糖蒸制而成的糕点,潮语“员”与“缘”同音,寓意结缘。

咸粥:以大米为主料,配以鱼肉、葱菜、豆干等煮制,寓意健康长寿。

重阳糕: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粟或肉,讲究的做成九层高,象座小宝塔。

炒饭:重阳节当天,人们会在天未亮之前炒好饭,带上香喷喷的炒饭登山,寓意好运连连。

习俗

登高: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云淡山青,适合登高望远,寓意消灾避祸。

放风筝:放风筝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寓意“衰运”尽去,“好运”将至。

祭祖:重阳节也是祭祖的日子,尤其是家境清贫者会在这一天做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结缘:通过互赠“油麻团”来“结缘”,寓意结个好缘分。

食九皇斋:旧时潮州戏班自初一日起至初九晚上要食斋,称食九皇斋,祭祀九皇菩萨和斗姥天尊。

潮州重阳节的风水讲究和禁忌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遵守这些讲究和禁忌,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水讲究和禁忌:

风水讲究

1. 选择合适的祭祀地点:应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环境清幽的地方进行祭祀,这样的地点有利于祖先灵魂的安宁,同时也能让祭祀活动更加庄重。

2. 准备优质的祭祀用品:香烛、酒水、食物等祭祀用品应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物品,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3. 注意祭祀时间:重阳节祭祀宜在重阳节当天或前一天进行,避免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或风雨交加时进行祭祀,以确保祭祀活动的效果。

风水禁忌

1. 老人不宜下厨:重阳节当天,老年人不宜下厨忙碌,民间有“重阳蒸粑,老虎咬妈”的说法,认为老人下厨不吉利。

2. 不宜说“节日快乐”:重阳节不宜互道“节日快乐”,因为“九九”为阳数,两个“阳数”相遇,被认为是“五毒大凶之日”,应互道“安康”更为妥帖。

3. 新婚女子不宜回娘家:民间有“媳妇回家过重阳,倒霉是她婆婆娘”的说法,因此嫁出去三年之内的女儿不宜在重阳节回娘家。

4. 忌送菊花: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但当天不宜送菊花,因为菊花是“祭花”,送出去可能会引起误解。

5. 吃重阳糕不能留到第二天:重阳糕寓意“九九百事高”,但已拆封的重阳糕不宜留到第二天吃,否则有“昼夜分,阴阳隔”的不吉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