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它不仅是一个自然界的转折点,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节点。以下将详细介绍霜降节气的定义、气候特点、物候现象、传统习俗以及相关诗词。
定义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它标志着秋季到冬季的过渡,天气由凉转寒,昼夜温差大。
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日期
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交节。
温度变化
霜降期间,气温骤降,特别是北方和高海拔地区,气温通常在0℃以下,出现霜冻现象。
南方地区虽然较北方气温高,但温度也下降明显。
湿度变化
霜降期间气温下降导致空气中的湿气无法保持原有的含水量,湿度降低,容易导致皮肤干燥。
风力变化
霜降节气中,风力增加,秋风吹拂使得温度下降的速度加快,出行时需要注意防风保暖。
降水变化
亚热带地区降水量持续减少,天气干燥;北方地区降水量在10mm左右;长江以南的地区降水量在20-40mm之间。
豺乃祭兽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里,就像是在“祭兽”,如同人丰收之时,向上天献祭,以示回报,并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草木黄落
气温逐渐寒冷,树叶枯黄掉落,百草失去生机。
蜇虫咸俯
冬眠的动物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
吃柿子
在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认为这样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
登高远眺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登高远眺可以舒缓心情,极目远眺,赏心悦目。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很多地方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如“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等。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这首诗描绘了霜降时节的景象,风卷清云,天空中布满了霜,野豺祭月,菊花盛开,鸿雁南飞,诗人怀念故乡,感叹时光流转,只能借酒消愁。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九月九日登高望远,看到远树低垂,鸿声切切,秋意浓浓,诗人感到思乡之情,感叹不用白衣饮酒,与陶渊明一样自在。
霜降水返壑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诗中描绘了霜降时节的景象,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诗人感叹自己南迁五年,命运多舛,内心平静,但仍思念故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它不仅是自然界的转折点,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节点。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湿度降低、风力增加和降水减少。物候现象包括豺乃祭兽、草木黄落和蜇虫咸俯。传统习俗包括吃柿子、登高远眺、赏菊和进补。霜降节气的诗词描写了许多美丽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和思考。
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交节。由于农历和公历之间的日期不固定,所以无法给出具体的农历日期。
霜降的气象特点
气温骤降:霜降时节,气温迅速下降,昼夜温差大。
露水凝结成霜: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成白色的疏松冰晶。
霜降的物候现象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等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
二候草木黄落:树叶枯黄掉落,大地呈现秋末景象。
三候蜇虫咸俯:冬眠的动物藏入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霜降节气在农历中的位置以及它所带来的变化。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
气温骤降:霜降时节,天气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大。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5℃,部分地区甚至低于0℃。
昼夜温差大: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
降水减少: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南下,降水逐渐减少,天气相对更为干燥。
湿度下降:气温降低和降水减少导致空气中的湿度下降,人体感觉偏干,容易引发秋燥症状。
霜降时节,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草木黄落,豺狼开始捕猎,蜇虫也进入冬眠,大自然呈现出一种准备迎接冬季的宁静景象。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在这个时节,人们会举行一系列传统习俗,以庆祝季节的转换并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健康。以下是一些霜降节气的传统习俗:
吃柿子: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有吃柿子的习俗。柿子被认为有御寒保暖和补筋骨的功效。
登高:霜降时节,人们喜欢登高远眺,以舒展心情和锻炼身体。
赏菊:菊花在霜降时节盛开,赏菊成为了一种雅事,象征着对生命的崇敬。
拔萝卜: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霜降时人们喜欢拔萝卜。
送芋鬼:在广东高明地区,有“送芋鬼”的习俗,通过烧瓦片热熟芋头来驱邪避灾。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