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第几个节气?芒种的由来是什么?

小编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还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深厚的自然意义。以下是关于芒种的详细信息。

第九个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在二十四节气顺序中,芒种位于小满之后,夏至之前。

交节时间

芒种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

名称含义

“芒”指有芒的作物,如麦类;“种”指播种的节令。

“芒种”意为“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历史渊源

芒种一词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芒种为“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农业生产意义

芒种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芒种时节,南方种稻,北方收麦,农事活动繁忙。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时节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

此习俗今已不存,但《红楼梦》中有所提及。

安苗

皖南一带的农事习俗活动,种完水稻后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秋天丰收。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作为祭祀供品。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前后举办打泥巴仗节,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活动结束,身上泥巴最多的最受欢迎。

煮梅

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有煮梅的习俗。

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农业种植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种植带界线北移,适宜更多作物生长。

现代科技的应用,如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饮食习惯

芒种时节,人们饮食习惯多样,如吃君踏菜、鸡蛋、茶、青梅等。

这些饮食习惯反映了人们对季节变化和身体健康的关注。

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它不仅是古代农耕文化对农时节令的总结,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芒种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芒种时节是夏季农事活动最为繁忙的时期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农事活动:

1. 收割小麦:芒种期间,北方地区的冬小麦进入成熟期,农民们需要抓住晴好天气进行收割,以确保丰收。

2. 种植水稻:在南方地区,芒种正是水稻插秧的黄金时节,农民们顶着高温在稻田中忙碌,争分夺秒完成夏播,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础。

3. 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施肥、灌溉等,确保作物健康成长。芒种时节气温升高,作物生长迅速,需水量大,适中的降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4. 病虫害防治:夏季是病虫害活跃的时期,农民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减少对作物的损害。

5. 安苗祭祀:皖南地区有安苗的习俗,种完水稻后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

6. 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7. 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深入和农忙时节的到来。以下是芒种的气候特点:

气温显著升高:芒种期间,气温明显上升,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

雨量充沛:此期间降雨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南方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达到一年中的高峰。

空气湿度大: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的增多,空气湿度显著增大,导致闷热感增强。

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包括:

1. 送花神: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 安苗:皖南地区在种完水稻后,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

芒种是第几个节气?芒种的由来是什么?

3. 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前后举办打泥巴仗节,通过互扔泥巴来庆祝插秧。

4. 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人们将梅子煮熟后食用,具有消暑解渴的作用。

5. 晒虾皮:沿海一带的渔民在芒种季节晒毛虾,称为“芒种皮”,营养价值高。

6. 接嫁树:果农在芒种节气进行果树嫁接,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7. 吃君踏菜:在南方地区,芒种时节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寓意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