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什么节气 白露物候现象

小编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温的逐渐下降。它不仅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

定义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节。

由来

白露的名字来源于气温下降,夜晚水汽凝结成白色露珠的现象。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鸿雁来

白露时节,鸿雁(大雁)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开始南迁。鸿雁是候鸟,白露之后,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被认为是秋天到来的象征。

玄鸟归

玄鸟即燕子,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此时自南而北迁飞,回到北方。燕子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

群鸟养羞

群鸟开始储备食物以备过冬。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昼夜温差大

白露时节,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天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迅速下降,夜间常感凉意。中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16℃。

天气转凉

白露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速度加快。

秋收

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华北地区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收获。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选种留种

为来年作物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

白露是什么节气 白露物候现象

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认为清晨的露水有药用价值,可以煎服或外用,有延年益寿、治疗疾病的功效。

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

白露是秋季的重要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它不仅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大,天气转凉,农作物迎来丰收,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活动来庆祝和适应这一季节的变化。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以下是相关信息介绍:

白露的日期

公历时间:每年9月7日或8日。

农历时间:通常在农历八月初五左右。

白露的意义

气候特点:白露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天气开始转凉,昼夜温差增大。

物候现象:包括鸿雁南飞、燕子归巢、鸟类储备食物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白露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天气开始从夏日的炎热转向秋日的凉爽。以下是白露的气候特点:

白露的气候特点

昼夜温差大:白露期间,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因此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

天气转凉:白露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天气开始变得寒凉,早晨的露水也开始变得白而清凉。

降水减少:白露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白露的物候现象

一候鸿雁来:天气转凉,大雁早已集结成群,开始飞往南方过冬。

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它们紧跟着大雁朝南边飞去,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

三候群鸟养羞:冬天即将来临,喜鹊、麻雀、啄木鸟、山斑鸠等留在北方的鸟都知道把好的食物积蓄起来,提前做好过冬的准备。

白露不仅是一个气候转折点,也是自然界生物活动变化的重要时期。

白露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标志,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紧密相连。以下是一些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

收清露:早晨的露水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人们会在清晨收集露水,用来制作饮品。

饮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吃番薯:番薯具有健脾养胃、益气滋阴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们抵御秋天的干燥和寒气。

吃龙眼:在福建福州一带,人们认为龙眼寓意“龙胆(肝)上人之意”,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清明、白露时节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