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第二代女演员高秀英的个人简介

小编

高秀英是扬剧第二代女演员,著名的扬剧“高派”创始人,她在扬剧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是关于她的详细介绍。

苦难童年

高秀英,原名居树英,1913年出生于扬州酒甸乡的一个贫苦家庭。她的父亲在她三岁时去世,母亲带着她和姐姐靠做长工维持生计。

由于生活艰辛,高秀英在10岁时才有机会上学,但只读了三个月就辍学,之后在洋行做童工抽蚕丝。

艺术起步

14岁时,高秀英进入上海扬剧班社“永乐社”随范春奎学艺,正式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

初期演艺经历

高秀英在18岁时开始崭露头角,与丈夫高玉卿一起在上海法租界南阳桥维扬大舞台演出,逐渐独挑大梁。

她的唱腔在扬剧中独树一帜,特别是在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感时,独创了“堆字大陆板”唱腔。

创立“高派”

高秀英创造的“堆字大陆板”唱腔成为扬剧唱腔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极大地推动了扬剧的发展。

她的唱腔不仅在扬剧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对其他剧种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扬剧“高派”。

重要职务与荣誉

高秀英曾任江苏省扬剧团副团长、江苏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扬剧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她曾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全国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省政协常委等。

代表作品

高秀英的代表作品包括《鸿雁传书》、《拷打寇承御》、《百岁挂帅》、《恩仇记》、《断太后》、《拾松训子》、《崔金花》等。

这些作品在她的演绎下,成为扬剧的经典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艺术风格

高秀英的嗓音高亢激昂、宽厚明亮,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演唱吐字清晰、韵味甘醇。

她的唱腔在抒情性和节奏性方面形成了强烈对比,表现出极强的感染力。

传人

高秀英的传人有李开敏、吴蕙明、祝荣娟、徐秀芳等,她在九十大寿的喜宴上收下了徐秀芳作为关门弟子。

这些弟子在她的指导下,继续发扬扬剧艺术,传承了高派的精髓。

影响

高秀英不仅在扬剧界有着重要地位,还对整个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她的艺术成就和精神一直被后人传颂,成为扬剧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高秀英是扬剧史上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创立了“高派”唱腔,推动了扬剧的发展。她的艺术成就和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扬剧演员,成为扬剧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高秀英是扬剧第二代女演员的杰出代表,她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立“高派”艺术流派:高秀英通过创立“堆字大陆板”唱腔,为扬剧唱腔宝库增添了璀璨明珠,并凭借这一唱腔在扬剧舞台艺术七十余年的生涯中,不断巩固其作为扬剧第一人的地位。

对传统声腔的革新创造:她对扬剧的一些传统声腔进行了革新创造,如“西皮堆字梳妆台”、“哭小郎”等,为推动扬剧声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泛的影响力:高秀英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她的唱腔创新上,还体现在她对扬剧艺术的传承和推广上。她曾任中国剧协理事、江苏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扬剧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为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影响力:在1992年面对罕见特大洪水时,高秀英不顾八十高寿,毅然率众弟子登台义演,其演唱的“党啊党,请你把心放”高亢激越,韵味声色依然不减当年,全场为之惊叹,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扬剧第二代女演员高秀英的个人简介

高秀英在扬剧表演中的代表作品包括《鸿雁传书》、《拷打寇承御》、《百岁挂帅》、《恩仇记》、《断太后》、《拾松训子》和《崔金花》等。

高秀英是扬剧第二代女演员中的杰出代表,她在扬剧界的地位和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以下是具体分析:

艺术成就

创立“高派”唱腔:高秀英创造的“堆字大陆板”唱腔,成为扬剧唱腔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推动扬剧声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传统与创新结合:她对扬剧一些传统声腔进行革新创造,如“西皮堆字梳妆台”、“哭小郎”等,为推动扬剧声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品

高秀英的代表作品包括《鸿雁传书》、《拷打寇承御》、《百岁挂帅》、《恩仇记》、《断太后》、《拾松训子》、《崔金花》等,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至今仍广为流传。

艺术影响

对后辈的影响:高秀英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对后辈演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弟子如李开敏、吴蕙明、祝荣娟、徐秀芳等都在扬剧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对扬剧艺术的贡献:高秀英不仅推动了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还通过义演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展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