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云门宗历史

小编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由云门文偃禅师在五代后唐时期创立。它在北宋时期极为兴盛,但在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云门宗的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着,返观自心。其核心教义体现在“云门三句”中,强调一切现成、截断众流和随波逐浪。

创立背景

创始人:云门宗由云门文偃禅师(864-949)创立,他因在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弘扬禅法而得名。

传承谱系:云门宗的传承谱系清晰,从文偃禅师到其弟子香林澄远、智门光祚、雪窦重显等,法脉延续至南宋末年。

发展过程

兴盛时期:云门宗在五代和北宋时期极为兴盛,法席常逾千人,与临济宗并驾齐驱。

衰微与消失:南宋以后,云门宗宗风日衰,法脉传承逐渐难以追溯,最终在元初湮没无闻。

宗风特点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云门宗历史

简洁明快:云门宗的宗风以简洁明快著称,机锋险绝,不容拟议,常用激烈言辞指人迷津。

独特手法:云门宗以“一字关”等施设接引学人,孤危耸峻,简洁明快,只言片语,无尽锋芒。

核心教义

云门三句:文偃禅师示众“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么生承当?”这三句是云门宗的核心教义,强调绝对真理的遍在、截断烦恼妄想和应机说法。

一字关:文偃禅师常用一个字回答学人的问题,截断他们的妄想情识,使他们无路可通,无机可接。

对后世的影响

禅宗发展:云门宗的简洁明快、机锋险绝的宗风,以及对内心顿悟和直接体验的强调,吸引了众多禅修者的追随和探索。

宗派交流:云门宗注重与其他宗派的交流和融合,为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传承

复兴努力:近代虚云老和尚在南华复兴云门宗,重新整理了传承谱系,传佛源妙心禅师为正宗,经过佛源禅师的努力,云门宗法筵日盛。

当代传承:明向大和尚等新一代的僧人在推动云门宗的传承,法脉得以纯正延续。

云门宗由云门文偃禅师在五代后唐时期创立,以其独特的宗风和教义在北宋时期极为兴盛。其核心教义体现在“云门三句”和“一字关”中,强调一切现成、截断众流和随波逐浪。尽管在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但云门宗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现代得到了复兴的努力。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禅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禅宗思想的多样化和成熟。以下是关于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发展的详细信息: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

五家七宗的概念:五家七宗是对唐宋时代形成的禅宗主要派系的合称,包括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

形成过程: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惠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并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

禅宗五家七宗的发展

发展概述:中国禅宗的禅法至晚唐五代出现五家宗派,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度的发展必然造成宗派分歧的情况,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

各宗派的发展:临济宗和曹洞宗在唐宋时期尤为兴盛,有“临天下,洞一隅”之说。临济宗后来衍生出黄龙派和杨岐派,会同前面的五宗合称五家七宗。沩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临济、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

云门宗的祖庭位于广东省乳源县北的云门山,即今之大觉禅寺。

云门宗的主要教义和思想包括:

云门三句:云门宗的宗旨被概括为“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这三句分别代表了云门宗的核心教义,强调真如的本体作用、截断情识心念以及因机说法的重要性。

一切现成:云门宗强调“一切现成”,认为世间万物皆体现真如佛性,无需外求。

即事而真:云门宗继承了石头希迁的“即事而真”思想,认为一切现成,无心解脱。

截断众流:云门宗主张禅悟是自悟,而非语言文字所能传达,常用“截断众流”的方法,截断学人的妄想执著。

随波逐浪:云门宗强调因机说法,根据学人的根机和实际情况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