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诗句古诗4句,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一览

小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词表达对这一节日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古诗及其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写出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道出了无数游子在节日时的共同心声。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首李清照婚后思念丈夫所作的词。通过描写重阳节的环境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她的孤独寂寞和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人比黄花瘦”的比喻,精妙地表达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和憔悴之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在重阳节这一本该欢乐的节日里,却因战乱而流落在外。诗中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又体现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感情真挚深沉。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诗中描绘了重阳节时满园菊花盛开的景象,其中有一丛白色的菊花格外引人注目。诗人将自己比作白头翁进入少年场,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写于革命战争时期,展现了毛泽东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词中以“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独特意境,表现了革命者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起源

重阳节的名称来自于古代的数字崇拜。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月和日都是九,两个阳极数重合,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祭祀活动和天象崇拜。早在汉代,重阳节佩戴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的节日习俗已经普遍存在。

历史演变

重阳节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祭祀活动,汉代普及,魏晋时期文人墨客开始流行赏菊、饮酒,唐代被正式定为节日,宋代庆祝活动更为热闹,明代皇帝亲自登高,清代传统习俗继续盛行。

习俗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包括登高祈福、祭祖、饮宴祈寿、佩茱萸、赏菊、登高、踏秋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愿望。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词和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们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思念。重阳节的习俗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反映了他们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愿望。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

1. 登高:

起源:相传东汉时期,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为免遭天祸,便纷纷登山避邪。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意义:登高不仅是为了避灾祈福,也成为了人们亲近自然、欣赏秋景的健康生活方式。

2. 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诗句古诗4句,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一览

赏菊:重阳节正是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习俗起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

饮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3. 插茱萸:

习俗: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插在头上,或制成香袋佩戴。

4.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5. 祭祖:

祭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祖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6. 敬老:

敬老:九九与“久久”谐音,意寓长长久久,所以在古代人民就在这一天祭祀先祖,照料老人。如今,这一天也被称为老人节。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祈福的愿望,也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和长辈的尊敬与关爱。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传说主要与东汉时期的桓景有关。以下是重阳节的传说:

桓景斩瘟魔

故事背景:东汉时期,汝河两岸流行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丧命。桓景病愈后,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主要情节:桓景在费长房的指导下,学会了降妖剑术,并在九月初九日回到家乡,带领村民登高避灾,佩戴茱萸,饮菊花酒,最终成功驱除了瘟魔。

茱萸和菊花的象征意义

茱萸:被认为有驱邪避灾的作用,重阳节时人们佩戴茱萸,以求平安。

菊花:象征高洁、长寿,与重阳节赏菊的习俗紧密相关。

重阳节的其他传说

陶渊明的传说:陶渊明酷爱菊花,重阳节时在篱边赏菊,因无酒而采菊咀嚼,后遇白衣人送酒,遂开怀畅饮。

孟嘉落帽:东晋文人孟嘉在重阳节登高时,帽子被风吹落,却因此写出佳作,传为佳话。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人对健康、长寿和和谐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不仅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现代诗人也用自己的笔触赋予了重阳节新的时代意义。以下是一些现代诗人写的与重阳节相关的诗句:

《重阳》:作者:毛泽东。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登高、赏菊,还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与思考,使得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