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五行吉凶_志同道合成语故事

小编

“志同道合”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彼此志向、志趣相同。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用法以及与之相关的五行属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解释

“志同道合”指志向和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形容彼此在理想、目标上一致,能够携手共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价值观、理想上的契合,通常用于描述有着共同追求和目标的人。

出处

成语出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这个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说明了即使出身卑微,只要志趣相投,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也强调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

用法

“志同道合”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含有褒义,表示彼此在理想、目标上一致。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以用来描述朋友关系、合作伙伴或伴侣之间的关系,强调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例句

小陈和我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他们志同道合,合开了一家音乐社。

每逢假日,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小聚,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些例句展示了“志同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了志同道合的人在共同目标和理想上的合作和友谊。

五行属性

根据五行理论,不同五行属性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例如,甲木日元的人与庚金日元的人志同道合,因为他们都喜欢挑战和变革。

五行理论通过天干地支的配合,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和气质差异。志同道合不仅仅是志趣相同,还可以体现在五行属性的互补上。

五行与性格

五行属性与人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例如,庚金日元的人性格刚毅果断,而壬水日元的人性格温和细腻。了解五行与性格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与自己性格相合的朋友或合作伙伴。

“志同道合”是一个描述志向和志趣相同的成语,出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它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含有褒义,表示彼此在理想、目标上一致。五行理论进一步解释了不同五行属性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志同道合也可以体现在五行属性的互补上。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用法和五行属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志同道合”在五行中属金。

与“志同道合”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1.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2. 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3.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4. 同舟共济: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5. 义结金兰:指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6. 气味相投: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7. 志趣相投:指有共同的志向和情趣。

8. 同心合意:意思是指心志一致。

9. 息息相通: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心意完全一致。

10. 惺惺相惜:指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志同道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和志趣一致。以下是关于这个成语的起源和用法的详细解释:

志同道合五行吉凶_志同道合成语故事

起源

最早出处:成语“志同道合”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其中提到“诚道合志同”,意为伊尹和吕尚在遇到商汤和周文王时,他们的道路和志向是相同的。

演变过程:最初,这个成语的形式是“道同志合”,强调的是“合志”和“营道”。后来在西晋时期,陈寿在《三国志》中使用了“道合志同”的形式,而到了南宋时期,陈亮在《与吕伯恭正字书》中首次使用了“志同道合”,从此这个形式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用法

语法用法:成语“志同道合”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

示例:例如,“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用来形容一群有着共同理想和目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