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白露养生 注意秋寒秋燥导致发烧掉发

小编

秋季白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空气干燥,容易导致人们出现发烧和脱发的现象。以下是关于如何在白露时节养生,预防秋寒和秋燥,以及如何处理因秋燥和秋寒引起的发烧和脱发问题的详细建议。

保暖措施

适时添衣:白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大,应适时添衣,特别是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以避免受凉。

暖颈、暖腰、暖脚:脖子、腰部和脚踝是身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应特别注意保暖。可以通过戴围巾、穿高领衫、搓手按摩肾俞穴等方法来保暖。

运动锻炼

适量运动: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但应避免运动过量,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健走、慢跑、太极拳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动静结合:除了运动锻炼外,还可适当进行冥想、散步、听轻音乐等静态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秋季的焦躁情绪。

饮食调养

滋阴润肺:多吃白色食物如山药、莲藕、银耳、百合、莲子、龙眼等,这些食物具有滋阴润肺、养肺润燥的功效。

多喝水:白露后天气干燥,人体易失水,应多喝水、豆浆、牛奶、淡茶等饮品,以补充体内水分,保持呼吸道湿润。

头皮头发保养

选择合适的洗发护发产品:选择滋润温和的洗发水和护发素,避免强力去油成分对头皮造成刺激,洗发时水温应控制在40°C左右。

定期护理:定期为头皮做深层清洁和保湿,使用头皮护理产品,如头皮精华液或按摩油,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毛囊活力。

平补食物

多吃润燥食物:如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还可多吃橙黄色蔬菜,如南瓜、胡萝卜等,以滋阴润燥。

适量食用温补食物:如小米粥、山药、芋头、藕粉、杏仁等,这些食物能够滋阴润燥,同时不会造成身体负担。

减少化学残留

避免过度使用化学洗护产品:夏季洗发频繁,长期使用化学洗护产品,会导致头皮头发化学残留毒素堆积,毛囊堵塞,进入秋季更易导致头发枯燥干黄、分叉、脱发等现象。

选择天然成分:选择含有天然成分的洗发水和护发素,减少对头皮和头发的伤害。

白露时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起居作息、运动锻炼及穴位保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秋寒和秋燥,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对于因秋燥和秋寒引起的发烧和脱发问题,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综合调理,促进健康。

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以下是一些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

1. 收清露:在白露时节,民间有收集清晨露水的习俗,认为露水具有滋补作用,可以煎服或泡茶饮用,以求健康长寿。

2. 饮白露茶:白露茶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茶味甘醇,深受喜爱。

3. 吃龙眼:在福建福州地区,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习俗。龙眼被认为具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白露时节食用可以大补身体。

4. 祭禹王:在江苏太湖畔地区,人们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表达对治水英雄大禹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5. 十样白:在浙江温州等地,白露时节有采集“十样白”(如白木槿、白毛苦等带“白”字的草药)的习俗,用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

6. 秋社:秋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通常在白露前后举行,人们通过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平安。

7. 打枣: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用竹竿轻轻敲打枣树,以减轻对树的伤害,确保来年丰收。

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秋燥体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观察身体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是否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喉干燥、咽痒、打喷嚏、流鼻血等症状。

皮肤症状:皮肤是否干燥无光泽、出现皲裂,头发是否干枯、容易脱落。

消化系统症状:是否感到口渴、欲饮水,是否出现便秘。

全身症状:是否容易烦躁易怒、失眠,偶有头痛、发热、迎风流泪、乏力、食欲不振等。

2. 结合舌苔脉象:

秋燥患者通常表现为舌干少津、脉象涩等。

3. 考虑季节因素:

秋燥通常发生在秋季,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袭。

4. 综合判断:

秋季白露养生 注意秋寒秋燥导致发烧掉发

如果在秋季出现了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且症状与秋燥的描述相符,那么可以初步判断自己可能属于秋燥体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秋燥所特有,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在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秋燥时,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秋燥导致发烧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如下:

常见症状

温燥症状:发热较重,恶寒较轻,口干口渴,咽干或痛,干咳无痰,舌边尖红,脉浮数。

凉燥症状: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浮。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对于温燥,可使用桑杏汤加减;对于凉燥,可使用杏苏散加减。

中成药:如秋燥感冒颗粒、桑菊感冒颗粒、杏苏感冒颗粒等。

饮食调理:多吃梨、百合、银耳等具有润燥功效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生活调理: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增加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