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神星(Makemake)是太阳系内已知的第三大矮行星,位于柯伊伯带。以下是关于鸟神星的详细信息。
大小和质量
鸟神星的直径约为1430公里,是冥王星直径的四分之三。
鸟神星的质量约为3.1×10^21千克,是冥王星质量的三分之一。
位置和轨道
鸟神星位于柯伊伯带,轨道距离太阳约45.8个天文单位(AU),公转周期约为305年。
鸟神星的轨道倾角为28度,轨道离心率为0.16。
名称和命名来源
鸟神星最初被称为2005 FY9,在2008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为鸟神星,以复活岛拉帕努伊原住民神话中的生育之神Makemake命名。
发现时间和团队
鸟神星由迈克尔·E·布朗(M.E. Brown)、查德·特鲁希略(C.A. Trujillo)和戴维·拉比诺维茨(D. Rabinowitz)在2005年3月31日发现。
由于鸟神星在复活节后不久被发现,因此最初被昵称为“复活兔”。
发现背景
鸟神星的发现促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考虑行星的定义,并创建了新的矮行星类别。
鸟神星的发现与阋神星的发现一同,推动了天文学界对矮行星的重新分类。
表面特征
鸟神星的表面温度极低,约为-243.2摄氏度,覆盖着甲烷和乙烷冰,可能还存在固态氮。
鸟神星的表面呈红褐色,类似于冥王星。
大气层
鸟神星在近日点时会形成一层稀薄的由氮气组成的大气。
在远日点时,大气会凝结并降落到表面。
轨道周期和自转周期
鸟神星的公转周期约为305年,自转周期约为22.5小时。
鸟神星的轨道倾角为28度,这意味着它的轨道相对于黄道面有一定的倾斜。
卫星和环状物
鸟神星有一个已知的卫星,名为鸟卫一(MK2),直径约为160公里,距离鸟神星约20900公里。
目前尚未发现鸟神星有环状物。
探测和未来任务
哈勃太空望远镜曾在2016年观测到鸟神星及其卫星。
未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更先进的探测器可能会进一步揭示鸟神星的奥秘。
鸟神星是太阳系内已知的第三大矮行星,位于柯伊伯带。它的直径约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质量约为冥王星的三分之一。鸟神星的发现和研究对天文学界重新定义行星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对其表面和大气层的了解仍在进行中,未来的探测任务有望揭示更多关于这颗遥远天体的秘密。
鸟神星是在2005年3月31日由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团队在帕洛玛山天文台发现的。
鸟神星(Makemake)是位于柯伊伯带中的第三大矮行星,其轨道和运动特性如下:
轨道参数
轨道半长轴:6850.3 Gm(45.791 AU)
轨道离心率:0.159
轨道周期:309.88地球年
近日点:38.509 AU
远日点:53.074 AU
轨道倾角:28.96°
运动特性
公转周期:约305地球年
自转周期:约22.5小时
平均速度:4.419 km/s
鸟神星与其他矮行星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命名来源:鸟神星(Makemake)的名字源自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原住民神话中的生育之神,而其他矮行星如冥王星、阋神星和妊神星则分别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界之神、希腊神话中的巨人以及夏威夷神话中的大地之母命名。
2. 位置和亮度:鸟神星位于柯伊伯带中,是该区域中第二亮的矮行星,仅次于冥王星。其轨道距离太阳约68.47亿公里,公转周期约为305年。
3. 物理特性:鸟神星的半径约为715公里,表面覆盖着甲烷和乙烷冰,颜色呈红褐色,表面温度极低,约为-243°C。它没有星环,且在近日点时可能形成一层稀薄的氮气大气。
4. 卫星系统:鸟神星拥有一颗名为鸟卫一的卫星,直径约160公里,距离鸟神星约20600公里。这是继冥王星之后,柯伊伯带中发现的另一颗拥有卫星的矮行星。
5. 发现历史:鸟神星于2005年被发现,其发现与阋神星一同促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考虑行星的定义,最终在2006年将鸟神星归类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