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姓的来源_杭姓起源_杭姓的来历

小编

杭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来源的姓氏。以下将详细探讨杭姓的主要来源、迁徙与分布、堂号和郡望等方面的信息。

源于姬姓

亢父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亢父之后,亢父因封地在亢父(今山东济宁)而得名。其子孙中有以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亢父氏,后分衍为单姓亢氏、伉氏、抗氏,再进一步演变为杭氏。

三伉氏: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三伉之后,三伉氏因居邑名称为氏。后以通假字分衍为抗氏、杭氏、亢氏、伉氏等四氏,四氏同宗同源。

源于姒姓

余航国:出自大禹的庶支后代,夏禹治水后,剩余和留下不少船只,封国于浙江滂水之地,称“余航”。其后世子孙将“航”字的“舟”偏旁抹掉,安之以“木”,从此便以“杭”为姓氏。

源于其他民族

蒙古族:蒙古族哈勒斌氏、杭津氏、杭噶坦氏等,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杭氏。

满族:满族杭佳氏、章佳氏、完颜氏等,后多冠汉姓为杭氏。

维吾尔族:高昌回鹘王火赤哈儿的斤之后,因汉化改姓为杭氏。

古代迁徙

丹阳郡:杭氏最早起源于丹阳郡(今安徽宣城一带),东汉时期泰山太守杭徐因战功显赫被封为“东乡侯”,定居于云阳西乡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

浙江、安徽:杭氏族人早期主要分布于浙江和安徽等地,尤其是丹阳郡。

历史迁徙

五代时期:杭徐的后人为避五代兵革之乱,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

宋朝:在宋庆历年间,杭徐的后人杭寅正从余杭泊水湾迁回丹阳郡。

现代分布:杭氏族人逐渐向沿海及其他地区迁徙,主要分布在东南和东北地区。

堂号

余杭堂:以望立堂,因杭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余杭郡。

东乡堂:后汉时杭徐曾任宣城长,迁中郎将,封为东乡侯,迁长沙太守。

一苇堂:资料有待补充。

郡望

余杭郡:原为秦朝会稽郡所辖余杭县,东汉时分属吴郡,南朝陈设置钱唐郡,隋代改名为余杭郡。

丹阳郡:汉武帝元狩二年置丹阳郡,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宣城一带地区。

杭姓的来源_杭姓起源_杭姓的来历

杭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姒姓以及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杭氏族人最早起源于丹阳郡,后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分布在全国各地。杭姓的主要堂号有余杭堂和东乡堂,郡望为余杭郡和丹阳郡。杭姓的历史悠久,家族文化丰富,传承至今。

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83位。

杭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和东北地区,尤其在浙江省的杭州市、江苏省的丹阳市和安徽省的宣城市等地有较多的杭姓人口。

杭姓的历史名人包括:

1. 杭徐:东汉时期的丹阳人,字伯徐。初任宣城长,政绩卓著,境内无盗贼。后升为中郎将,攻破泰山守敌,封东乡侯,官至长沙太守。因讨伐平乱有功,成为杭姓的得姓始祖。

2. 杭景:汉代人,祖孙都注重修养身心,谨慎行事,乐于助人。其子杭华官至睢阳太守,世人都认为是他们善行的回报。

3. 杭淮:明朝时期的著名人物,字东卿,宜兴人。与兄杭济并有诗名,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诗风清丽,著有《双溪集》。

4. 杭雄: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西北名将之一,镇守宁夏,为正德、嘉靖年间西北名将,曾参与平定土鲁番的侵扰。

5. 杭世骏:清代浙江仁和人,字大宗,号堇浦。著名学者,博览群书,擅长诗文,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授编修,官至御史。著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证》、《道古堂诗文集》等。

6. 杭辛斋:清代末年至中华民国初期的著名文学家,活跃在浙江海宁,创办《国闻报》,鼓吹变法维新,曾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

7. 杭树卿:安徽无为人,建国初期任安徽无为县红庙乡村干部兼会计,文革时期调任安徽省无为县民政局工作,因在自然灾害时期和动乱时期的贡献,深受人民感激。

8. 杭振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9. 杭兰甫:山东枣庄人,曾任矿务局枣庄矿外科主任,现任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外科主任,专业拔尖人才,成功治疗多种疾病。

10. 杭广法:商丘县人,曾任公社党委委员、副书记、书记和河南林河酒厂党委书记等职,现任商丘县人民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