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姓的来源_竺姓起源_竺姓的来历

小编

竺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其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源于姜姓,出自夏、商、周三代的孤竹国;二是源于古印度,属于外来姓氏。以下将详细介绍竺姓的来源及其迁徙分布。

孤竹国与竹姓

孤竹国的起源:夏、商、周三代有一著名的孤竹国,位于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商末,孤竹国君名初,字子朝,其子伯夷和叔齐因不食乱臣之粮而饿死于首阳山。

竹姓的来源:孤竹国国君的后人以其国名为姓,称竹氏。东汉时,枞阳侯竹晏认为竹源出自孤竹国两位贤人伯夷和叔齐,于是在“竹”字下面加个“二”字,改成竺氏。

伯夷与叔齐的影响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周初的贤人,因不食乱臣之粮而饿死于首阳山。他们的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忠臣的象征。

竹晏的改姓:东汉年间,枞阳侯竹晏认为本姓原出于伯夷、叔齐二贤,于是在“竹”字下加了个“二”字,改成竺氏,其后裔子孙沿用不改。

天竺国与竺姓

天竺国的名称:古代印度称天竺国,有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以国名“竺”为姓。

竺姓的传播:后来,中国僧侣有的随印度僧人学经,也随师父之姓,成为竺姓。通常认为汉代宣帝时竺次为中国竺姓始祖。

外来姓氏的汉化

文化融合:竺姓作为外来姓氏,在中国逐渐汉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竺姓与中国的关系根深蒂固,已经有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历史影响:竺姓的形成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主要迁徙路线

北方迁徙:竺姓最早起源于北方,尤其是商汤时期的孤竹国后人。东汉时期,竺姓因避仇人而从竹姓改为竺姓,并逐渐在北方地区扩散。

南方迁徙:随着历史的推移,竺姓逐渐向南方迁徙,尤其在浙江、广东、广西等地有较多的竺姓人口分布。

竺姓的来源_竺姓起源_竺姓的来历

当代分布

浙江:浙江是竺姓人口最多的省份,这与历史上的南方迁徙有关。

其他省份:竺姓在安徽、山东、广东、广西、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及京津沪等省市的部分地区也有见。

古代名人

竺次:汉代宣帝时以谒者身份来华的竺次,被认为是中国竺姓始祖。

竺法深:晋代僧人,师从刘元真,深刻钻研般若学,京城中讲学影响深远。

竺道馨:东晋女僧,开尼姑诵经的先声,被后人尊为一代宗师。

现代名人

竺渊:明朝文士,宣德年间举为进士,曾任福建参议。

竺绍康:反清志士,参与皖浙起义,后被通缉避入台州山区。

竺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姜姓,出自夏、商、三代的孤竹国;二是源于古印度,属于外来姓氏。竺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迁徙分布广泛,影响深远。无论是作为姜姓的后裔还是外来姓氏的汉化,竺姓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竺姓的主要分布地包括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等地。其中,浙江省是竺姓的主要聚居地,占比达到60.9%;上海市占比21.7%;江苏省占比8.7%。湖北省荆州的江陵县、石首市、沙市区,江苏南京六合区,江苏扬州高邮市等地也有少量竺姓人口分布。

竺姓的历史名人包括:

竺法深:晋代僧人,18岁出家,师从名僧刘元真,24岁时在长安独自讲学,讲解《正法华经》和《大品般若经》,听众常达五六百人,是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中“本无异宗”的创始人之一。

竺道生:南北朝时僧人,俗姓魏,10岁依名僧竺法汰出家,曾随僧伽提婆研习有部之学,并受学鸠摩罗什,深得般若之旨,主张顿悟,对中国佛教涅槃佛性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竺渊:明朝文士,宣德年间举为进士,正统中任福建参议,敕守银坑,盗贼四起时,率众捕盗,反被盗贼所捕,后因不屈于盗被杀。

竺绍康:反清志士,在秋瑾与徐锡麟策划皖浙起义时,被任命为光复军分统,皖浙起义失败后,被通缉,避入台州山区。

竺可桢: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曾在建立中国气象观测网,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