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榕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它不仅是广州市的重要佛教寺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关于六榕寺的详细介绍。
位置与名称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占地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
该寺最初名为宝庄严寺,后改名为净慧寺,最终因苏东坡题字“六榕”而更名六榕寺。
历史背景
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最初为宝庄严寺。
南汉时期改名为长寿寺,宋代初期毁于火灾,后重建并改名为净慧寺。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题“六榕”二字,寺名正式改为六榕寺。
初建与重建
六榕寺最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当时称为宝庄严寺。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寺院重建并改名为净慧寺。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千佛塔重建,塔名沿用至今。
重要历史事件
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题“六榕”二字,寺名正式改为六榕寺。
明代永乐九年(1411年),净慧寺正式更名为六榕寺。
明洪武六年(1373年),寺院一半面积辟为永丰仓,山门改为东向。
南北朝与隋唐时期
六榕寺最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初名宝庄严寺。
南汉时期改名为长寿寺,唐代时规模逐渐扩大。
唐上元二年(675年),王勃撰写《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录了宝庄严寺的历史和舍利塔的由来。
宋元明清时期
宋端拱二年(989年),寺院重建并改名为净慧寺。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千佛塔重建,塔名沿用至今。
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题“六榕”二字,寺名正式改为六榕寺。
明代永乐九年(1411年),净慧寺正式更名为六榕寺。
近现代
民国时期,六榕寺经历了多次兴衰,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受到了破坏。
改革开放后,六榕寺得到了修缮和保护,重新展现出了它的辉煌和魅力。
千佛塔(花塔)
千佛塔始建于南朝梁代,原为木塔,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重建为砖塔,高57.6米,是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
塔身雕刻着无数佛像,塔顶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铸造的千佛大铜柱。
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位于塔西,内供奉清康熙二年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各高6米,重10吨。
六祖堂位于榕荫园内,供奉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铜像。
山门内依次为天王殿、花塔、大雄宝殿,北有解行精舍,南有碑廊、观音殿、六祖堂、补榕亭等。
历史文化价值
六榕寺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座文化遗址,寺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如佛像、佛经、书画等。
六榕寺是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齐名。
宗教活动与文化节庆
六榕寺每年举办各种规模的佛事活动和文化节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南方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4年,六榕寺举办了宝莲文化节,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艺术活动。
广州六榕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更名。寺内的千佛塔(花塔)是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六榕寺不仅是广州市的重要佛教寺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举办各种宗教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广州六榕寺内的主要建筑和景点包括:
1. 山门:山门牌匾为苏轼所提“六榕寺”三个大字,两旁对联为“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山门内正中供奉未来世佛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后面是韦驮像。
2. 六榕花塔:又称千佛塔,位于寺院中央,是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塔高57.6米,八角九级,内连暗层共十七层。塔身斑斓,又称“花塔”。
3. 大雄宝殿:位于花塔西侧,1987年重建,高14米,供奉清康熙二年铸的三尊大铜佛像,分别代表现在世佛、过去世佛和未来世佛。
4. 六祖堂:供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铜像,铜像铸造于北宋,高约两米。六祖堂为三开间布局,单檐硬山顶,展现古朴典雅风貌。
5. 藏经阁和碑廊:藏经阁建于1993年,内藏有许多六榕寺珍贵经文和文物。碑廊中保存着20多个宋代以来的碑石,其中一块上刻有苏东坡的石像。
6. 榕荫园和补榕亭:六祖堂前院落,百年榕树遮天蔽日,补榕亭内供奉药王菩萨铜像,铜像高2.5米,重3吨。
7. 观音殿:供奉两尊观音菩萨宝像,大观音铜像铸造于清康熙二年,高达四米,重约五吨;小观音铜像是明代珍贵文物,高约一米半。
六榕寺的现任住持是释法量法师。
广州六榕寺的壁画包括:
唐代壁画:唐初大诗人王勃在《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中提到寺内的壁画“其粉画之妙、丹青之要,璇基岌其六峙,琱关纷其四照”,可见其光彩夺目,但遗憾的是这些壁画今天已经不存。
宋代壁画:宋代画家白玉蟾据载也有壁画传世,但具体内容和位置不详。
清代壁画:寺外马路对面墙壁上嵌有“史说六榕”的壁画浮雕,内容主要有西汉南越王墓、三元宫、六榕寺、南海县衙遗址、将军府遗址、大北门遗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