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奉新百丈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将详细介绍百丈寺的历史、信仰故事及其文化价值。
创立与命名
创立与初期发展:百丈寺最初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78年),由乡绅甘贞创建,初名为“乡导庵”。后因大智禅师怀海在此住持修行,改名为“百丈寺”。
怀海禅师的影响:怀海禅师在百丈寺期间,勤研佛经,探究禅理,撰写了“诏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禅门规式》,即“百丈清规”,使百丈寺声名大振,成为禅宗的重要发源地。
历史变迁
唐代的兴盛:百丈寺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吸引了大量僧人和信徒前来朝圣。宋代元丰年间,寺院在原址重建。明清两代,百丈寺继续繁荣发展。
近现代的损毁与重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百丈寺被太平天国李秀成焚毁,仅存大雄宝殿及少数建筑。改革开放后,寺院经过多次维修和重建,现已成为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
唐宣宗的传说
出家经历:唐宣宗李忱在即位前曾在百丈寺出家当过小沙弥。他在寺内留下了许多遗迹,如“真源”石刻和“龙蟠石”等。
即位后的怀念:唐宣宗即位后,念念不忘百丈寺的修行生活,特御赐“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以表达对那段经历的怀念。
其他传说故事
野狐岩的故事:相传有一老者在回答“大修行者还落因果吗”时出错,被罚变成野狐,后经怀海大师点化,才得以解脱。
茶道故事:百丈寺是茶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百丈清规》中明确规定了茶在寺院中的使用方式和作用,茶道文化由此流传至今。
禅宗文化的重要地位
天下清规的发源地:百丈寺因怀海禅师制定的《禅门规式》而闻名,成为禅宗“天下清规”的发祥地,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僧云集:唐宋明清历代均有高僧在百丈寺住持弘法,如临济宗鼻祖黄檗禅师、沩仰宗鼻祖灵佑禅师等。
现代重建与发展
本焕长老的贡献:2004年,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募资重建百丈寺,2011年重建落成,使古老的百丈寺焕发出新的光彩。
旅游与文化交流:百丈寺现已成为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信徒前来朝圣,促进了文化交流。
江西奉新百丈寺不仅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更因怀海禅师制定的《禅门规式》和唐宣宗的传奇经历而闻名。寺内的众多传说故事和文化遗迹,使其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价值。
江西奉新百丈寺位于奉新县西塔乡百丈山,距离奉新县城约65公里,海拔1200米。以下是前往百丈寺的交通方式: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从南昌出发:可以乘坐长途汽车前往奉新县城,再转乘前往百丈寺的班车。南昌洪城客运站和徐坊客运站均有前往奉新的班车,车程约一个多小时。
在奉新县城:奉新县城有多个班车前往百丈寺,票价约为20元。
自驾前往
从南昌出发:沿昌铜高速公路行驶,从会埠/S314出口离开,沿S308 540县道行驶可到萝卜潭;从上富/S232出口离开,沿S308行驶可到百丈山。
从奉新县城出发:沿S222应星北大道行驶可到百丈寺。
百丈寺的建造者是唐代的大智禅师怀海。历史背景如下:
创建时间:百丈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78),最初名为“乡导庵”。
历史沿革:百丈寺在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都曾有高僧在此住持弘法。临济宗的鼻祖黄檗禅师和沩仰宗的鼻祖灵佑禅师也曾在此参禅学佛。
重要事件: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来百丈寺参观,并写下“天下清规”四个大字,勒石置于百丈山西石壁,成为镇寺之宝。唐宣宗在百丈寺当沙弥时,曾到后山凿石引泉,寻找水源,并亲书“真源”二字。
重建:2004年,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集亿元善款重建百丈寺祖庭。重建工程于2009年9月顺利告竣,寺庙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
百丈寺的佛教活动和节日包括:
1. 浴佛法会:庆祝释迦牟尼佛圣诞,体验佛教及传统文化,让佛法慈悲大爱广植人心。
2. 观音菩萨成道日法会:在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传授三皈五戒法会,祈众生福慧增长,国泰民安。
3. 重阳敬老活动:在重阳节,组织慰问长者,弘扬佛教的慈悲与孝道精神。
4. 禅七法会:定期举行禅修活动,邀请出家法师及在家居士参加,共同修行。
5. 盂兰盆法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诵经、设斋供僧,拔济大众累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脱离三途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