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一个以展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它不仅是中国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国际文化节会活动,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的唯一节会活动。以下是对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详细介绍。
定义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
该节会活动旨在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的履约实践,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宗旨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主要宗旨是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社会。
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公众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创办背景
2006年6月,中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成都市将“文化遗产周”扩大为“文化遗产节”。
2007年,成都市向文化部提出举办非遗节的申请,并获得国务院批准,首届非遗节于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成功举办。
发展历程
2009年,非遗节永久落户四川成都,每两年举办一次。
截至目前,非遗节已成功举办七届,每届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非遗项目和代表参加。
主要活动
国际展览: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传统医药等。
国际展演:组织各国非遗项目的表演,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让公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非遗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官员和非组织代表共同探讨非遗保护的最佳实践和未来发展。
社区实践: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通过社区活动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特色活动
天府大巡游:展示各国非遗项目的游行表演,突出国际性和地方特色。
非遗成都论坛:以“《公约》20周年非遗保护实践回顾与探索”为主题,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手工艺展:展示国内外手工艺精品,探索传统工艺的现代艺术新路径。
文化意义
非遗节展示了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展示中国的非遗项目,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同感。
社会和经济意义
非遗节促进了文化旅游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创造了就业机会。
通过非遗传承和创新,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化盛会,旨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广泛的参与,非遗节不仅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非遗项目,还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于2023年10月12日至16日在成都举行,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举办了多项特色鲜明的节会活动。以下是主要活动:
1. 天府大巡游:作为非遗节的重头戏,天府大巡游以盛大的表演队伍展示了来自全球4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省(区)市的900余个非遗项目,体现了五洲风情。
2. 非遗成都论坛: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表20周年,邀请了140余位国内外非遗专家学者,回顾国际社会履约实践,深化非遗保护交流互鉴。
3. 国际手工艺展:邀请法国、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精品参展,并进行现场活态展示,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的国际交流与跨界合作。
4. 国际非遗授权展:邀请80个参展单位和80个国内外买家团参展,举办多场授权推介活动,推进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激发文旅消费和创新活力。
5.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通过“幸福生活”“时尚生活”“诗旅生活”“健康生活”四个篇章,沉浸式展示我国非遗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以来的成效。
6. 传统医药大会:开展传统医药非遗保护发展论坛、传统医药非遗健康咨询、“传统医药健康生活”展等多项活动,展现传统医药在全民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7. 成渝双城同根同源竞技展:以成渝两地共有的、传承较好的传统技艺项目为基础,开展竞技展,鲜活生动再现成渝两地一脉相承的巴蜀文化。
8. 巴蜀国际非遗美食周:汇聚巴蜀特色美食,举办川菜技艺大赛、川菜故事会等活动,展示川菜文化的魅力。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市举办,具体地点为成都非遗博览园。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示了来自全球4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省(区)市的900余个非遗项目。部分展示的非遗项目包括:
1. 国际非遗项目:
凤山假面舞(韩国)
苏格兰风笛
泰国皇家舞
斯里兰卡普加舞
保加利亚传统广场舞蹈
2. 国内非遗项目:
少林功夫(河南省登封市)
羌族羊皮鼓舞(四川省)
铜梁龙舞(重庆市)
泸州雨坛彩龙(四川省)
沐川草龙(四川省)
安仁板凳龙(四川省)
3. 四川非遗项目:
蜀绣
瓷胎竹编
川西茶习
成都漆器
银花丝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