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平是一位著名的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在戏曲界享有盛誉。以下是关于张保平的详细简历和介绍。
个人背景
张保平,1960年出生于山西沁水,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梆子代表性传承人。
他是晋城市剧协副主席,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
教育经历
1973年,张保平考入晋东南戏校(中专),1979年毕业。
1982年,他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深造,1984年毕业(本科)。
早期职业生涯
张保平在晋东南戏校毕业后,加入晋东南上党梆子剧团,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
他在《杀妻》中饰演吴汉,获得山西省主角金牌奖。
成名时期
1988年,他在《杀惜》中饰演宋江,再次获得山西省主角金牌奖。
1998年,他在《初定中原》中饰演多尔衮,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后期成就
张保平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以其扮相俊美、表演生动细腻、唱腔刚柔相济的风格,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赏。
他策划并主演了上党梆子第一部戏曲电视连续剧《初定中原》,该剧获得第二十二届飞天奖。
代表剧目
张保平的代表剧目包括《初定中原》《赵树理》《千秋长平》《潘杨讼》等。
他在《初定中原》中饰演的多尔衮,以及在《赵树理》中饰演赵树理的角色,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表演风格
张保平以其扮相俊美、表演生动细腻、唱腔刚柔相济的风格著称。
他善于运用上党梆子的声腔艺术来刻画和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
对上党梆子的贡献
张保平是上党梆子生行中承上启下的人物,被誉为“上党第一生”。
他对上党梆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推广上党梆子艺术和培养新一代演员方面。
社会影响
张保平在疫情期间填词演唱上党梆子《大地回春百花开》,用晋城人民喜爱的方式为抗“疫”加油,展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才华。
他多次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晋城市优秀员等荣誉称号,体现了他在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双重贡献。
张保平是一位杰出的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在戏曲界享有盛誉。他在多个经典剧目的中饰演角色赢得了广泛赞誉,并为上党梆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保平的艺术生涯和社会贡献不仅体现在舞台上的表演,还包括他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张保平是上党梆子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艺术生涯中有多个重要节点:
1973年:考入晋东南戏校(中专),开始接受专业的戏曲教育。
1979年:毕业后,正式进入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工作,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
1986年:在《杀妻》中饰演吴汉,获得山西省主角金牌奖。
1988年:在《杀惜》中饰演宋江,再次获得山西省主角金牌奖。
1998年:晋京演出清代历史戏《初定中原》,饰演多尔衮,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0年:获得文华表演奖。
2001年:策划并主演了上党梆子第一部戏曲电视连续剧《初定中原》,该剧获得第二十二届飞天奖。
2006年:在《赵树理》中饰演赵树理,该剧在全国地方戏调演中获二等奖,并获得山西省杏花大奖。
2011年:在新编历史剧《千秋长平》中领衔主演廉颇,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
张保平在上党梆子表演中的代表作品有:
1. 《杀妻》:饰演吴汉,获山西省主角金牌奖。
2. 《杀惜》:饰演宋江,获山西省主角金牌奖。
3. 《初定中原》:饰演多尔衮,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4. 《千秋长平》:饰演廉颇,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5. 《赵树理》:饰演赵树理,该剧获山西省杏花大奖。
张保平在上党梆子艺术上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声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张保平在声腔艺术上继承了上党梆子三代著名生角演员的精髓,同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现代技法进行创新。他的唱腔刚柔相济,能够准确贴切地刻画和塑造不同类型、性格差异的人物形象。例如,在《杀庙》中,他通过运用不同的板式和唱腔,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戏剧张力。
2. 角色塑造的多样性:张保平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扮演了众多活生生的戏曲人物形象,如《杀妻》中的吴汉、《杀惜》中的宋江、《初定中原》中的多尔衮等。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深得专家和观众的赞赏。
3. 戏曲与现代技法的结合:张保平在戏曲表演中,善于吸收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点,如京剧、豫剧等,但他强调必须在继承本剧种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认为,只有这样,上党梆子才能在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中立足。
4. 戏曲传承与教育:张保平不仅在舞台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参与戏曲传承与教育工作。他通过教学和带徒弟,培养新一代的戏曲人才,推动上党梆子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