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坟,在民间传统观念里,是一件极为严肃且关乎家族运势的大事。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祖坟风水被认为会对后世的家运、子孙的繁衍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决定是否迁坟以及进行迁坟操作时,有着诸多风水讲究需要遵循。
环境优美:理想的迁坟之地应地势宜广阔,树木稠密苍翠,水色清秀洪大,风景潇洒,四野无喧斗之声,八方有瑞霭之气。避免选择在环境恶劣、有污染或杂乱无章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气场不佳,不利于家族发展。
避开不利因素:忌见恶水(俗称软锥),因为其冲死者背部位,对后辈多有不利趋势;忌见硬块石头(俗称硬锥),象征后辈穷而硬,也称为牦牛地;忌见蚂蚁(俗称活锥),蚂蚁会吃掉死者的骨肉,对后辈有害无益;忌见棺上加棺(俗称死锥),此凶对死者害处较大,也可能对地师有害;忌有寒风洞,可试探有无风洞,用烛点燃对着洞口,如灯头不动则可用,如灯灭则为风洞,用则必殃,应根据砂水吉凶断定是否可用。若穴可用,嗅其味,如为乳味则为贵地,定财官印及子媳必佳,有异味则吉气也减力。
土壤要求:地下风水以见黄色土质较好,这种土质被认为是比较吉祥的,有利于吸纳和汇聚生气,为家族带来好运。
选择吉日:迁坟被称为启攒,有专门的吉日和程序。要避免与生者犯冲的日子,如建日、破日、平日、收日、劫煞、灾煞、月煞、刑日、害日、月厌日、四废日、五墓日、复日、重日、亢日、奎日、娄日、鬼日、牛日、星日、天火日、红沙日、岁破日、天克地冲日、本命日等。通常白天迁坟以不过“午”为最佳,能避免午时的阳光灼伤遗骨。若家族坟或坟地较多,“午”时可停止起遗骨,用黑色旱伞蒙穴、盖骨,等过午后再起迁。晚上迁坟大多在子时、午时之间,若坟头较多可延长至寅时。
季节因素:虽然要求未明确提及迁坟的最佳季节,但从传统风水观念来看,春季万物复苏,生气旺盛,秋季气候温和,这两个季节的气场相对较为稳定和谐,可能更适宜迁坟。具体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和风水师的建议来确定。
专业指导:务必请有真本领的风水师勘验祖坟和寻找龙穴之地,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风水师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风水格局,选择合适的迁坟时间和地点,确保迁坟过程符合风水原则。
挖土动工:无论是迁坟还是新造坟,挖土动工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吉日吉时,且不能挖出坟窝后停好几天再下葬,以免内堂遭到野生动物的糟蹋,或者被风吹雨晒。
人员选择:请人帮忙要请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不要找命运特别不好或运气特别差的人,以免不好的信息留在内堂,对先人和后人都不利。要提醒帮忙的人不要往内堂中吐痰、扔脏东西、抹鼻涕等。
骨殖处理:如果死者年限较长,墓地棺材板已无法完整迁移,应由与死者同辈的人用手拾取骨殖,晚辈不能拾取长辈的骨殖。起穴后要将先祖的尸骨整齐安放,将骸骨各个关节原位放好,若有遗失的指节等,一定要仔细寻找,否则对子孙后代肢体不利。若骨殖是黄净呈金黄色,预示会出富贵之人,益旺子孙兴旺发达;若骨殖黑,此现象为大凶,可能影响子孙后代不得安宁、破财败家等。
血土迁移:迁坟时一定要把原来棺材底下的血土再往下深挖八寸后,用干净的袋子装好移到新的墓中去,否则吉凶效果不大。带走的土不可让原土丢在路上被人踩,否则会对死者的晚辈有害。
暖墓仪式:墓坑挖好后,用多层黄纸铺到穴下平面上,用七星钱(古代兴旺帝王之钱币)压在黄纸上,然后用松香沫撒到黄纸上面点燃,俗称暖坑。这不仅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孝心,换取先辈辛寒抚养之恩,还能让吉气来得更快,使后人速发福。
排列主次:下葬排列有主次之分,按后天八卦阳性位为上位记,即东为上位,西为下位;东北为上位,西南为下位;北为上位,南为下位;西北为上位,东南为下位。如一夫两妻下葬,应夫在上位,先妻次位,后妻又次位。
避免物品干扰:下葬时不要随便往内堂中放入十二生肖的小动物,以免与祖先以及后代的生辰八字相冲,带来负面影响。也不要放入桃木制品、朱砂、金属利器、雄黄等辟邪物品,这些物品磁场较大,会影响祖先的居住,给后人带来不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