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古朴的道观屋檐上,几只麻雀在香炉边跳跃,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这座隐于山林的千年道观,正敞开朱红色的大门,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许多人好奇:这样的地方会招收普通人吗?答案就藏在袅袅升起的青烟中。
招道士也招道童
道观不仅欢迎成年修行者,也为心怀向往的年轻人敞开怀抱。想穿那身青灰色道袍,不一定非得等到三四十岁——十几岁的少年只要通过基本考核,也能以"道童"身份开始修行。去年就有个初中毕业的男孩,跟着爷爷来上香时被这里的生活吸引,现在每天清晨跟着师兄们扫落叶、读《道德经》,笑得比在山下读书时开朗多了。
门槛其实不太高
很多人想象中需要熟读典籍才能入门,其实道观更看重"心诚"二字。有个从城里来的超市收银员大姐,最初连"无量天尊"都念不顺,但她每天坚持给香客斟茶、帮厨,三年后反而比某些科班出身的更得师父赞赏。基本的文化测试和体检还是有的,主要是看能否适应清修生活。
生活不只有念经
清晨四点半起床是真,但并非整天打坐。道观里养着三十多只流浪猫,负责照顾它们的李道长以前是宠物医生;斋堂掌勺的刘师兄,出家前在星级酒店当厨师。最近还在后院开辟了菜园子,那位种出巨型南瓜的赵道长,手机里存满了农业科普视频。修行与生活,在这里像太极图般交融。
考验在入门之后
头三个月是观察期,新来者要经历"三关":晨起关(能否坚持早课)、手机关(逐渐减少依赖)、荤腥关(适应素食)。最有趣的是一位程序员,他偷偷带了游戏机,结果被安排去修理道观的老式收音机,现在成了电器维修能手。师父说:"红尘里的本事,用对了地方都是修行。"
暮鼓响起时,总能看到新来的小道童踮脚去够鼓槌。他们或许还不懂深奥的经义,但打扫庭院时的专注神情,已是最好的入门功课。道观的门槛,永远比人们想象中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