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温的显著下降。了解寒露节气的含义及其三候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季节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
气温下降与露水凝结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95°,进入深秋的节令,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天气显著转凉,露水变得更加寒冷,即将凝结成霜。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替,也对农事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昼夜温差大
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昼夜温差的增大,使得寒露时节在昼夜之间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白天温暖而夜晚寒冷,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重要影响。
秋燥明显
寒露时节,空气干燥,秋燥明显,人们常会感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秋燥的出现是由于气温下降和空气湿度减少所致,人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应对秋燥,保持身体健康。
鸿雁来宾
寒露时节,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这是秋季迁徙的信号,也是寒露的第一个象征。鸿雁南迁标志着季节的更替,反映了鸟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同时也预示着冬季的临近。
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这一物候现象反映了深秋时节鸟类逐渐消失,而某些海洋生物开始频繁活动,体现了自然界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变化。
菊有黄华
在寒露时节,菊花已普遍开放,黄色菊花在深秋时节绽放,为肃杀凄凉的深秋增添了生机。菊花的开放不仅是秋季的象征,也反映了菊花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其鲜艳的色彩也为秋天增添了别样的美感。
寒露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温的显著下降,昼夜温差增大,秋燥明显。寒露三候——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分别描绘了鸟类南迁、雀鸟消失和菊花开放的景象,反映了季节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天气逐渐转冷。以下是寒露节气的一些传统习俗:
1. 登高: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2. 赏红叶: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3. 饮菊花酒: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4. 吃花糕: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5. 吃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6. 秋钓边: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时节养生可以参考以下方面:
1. 起居调养:应早睡早起,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足部保暖,避免“寒从足生”。
2. 饮食调养:饮食宜“收”,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可适量多吃甘润的食物,如梨、莲藕、银耳等,多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如橘子、柠檬等。
3. 运动调养:加强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和抵抗力,但运动不宜过早,且不宜过量,避免大汗淋漓。
4. 情志调养:秋季万物萧条,日照时间缩短,常给人增添几分忧愁情绪,应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5. 保健小技巧:如常揉暖身穴、经常晒后背、出门前泡脚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寒露节气适合吃以下食物:
1. 水果:苹果、柿子、梨子、葡萄、莲藕、南瓜、胡萝卜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防止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杂粮:大麦、小米、糯米、绿豆等。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及微量元素,可以帮助消化调节肠胃功能,增强身体的抵御力。
3. 坚果:核桃、杏仁、花生等。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可以增强体力,缓解疲劳。
4. 食用菌类:香菇、银耳、木耳等。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5. 芝麻:寒露时节,天气转寒,人们开始注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芝麻作为秋季的滋补佳品,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
6. 菊花酒/菊花茶:寒露时节,菊花盛开,人们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适量饮用对身体有益。而菊花茶则以其清肝明目、疏风清热的特性,是秋季养生的佳品。
7. 花糕:由于寒露与重阳节相近,很多地区有吃花糕的习俗。花糕是用糯米粉、白糖、桂花等原料制成的糕点,形状像花,寓意“步步高升”。
8. 螃蟹:寒露时节,螃蟹黄满膏肥,尤其是母蟹,更是美味至极。此时吃蟹,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增强体质。
9. 柿子:民间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的谚语。寒露时节,柿子成熟,皮薄肉厚,味道甘甜。柿子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润燥的作用,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