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太阳火辣辣的,地面烫得能煎鸡蛋,人们动不动就汗流浃背。这段时间不仅温度高,湿度也大,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暑或生病。老人们常说“三伏天要躲着过”,因为这时候身体特别脆弱,很多平时能做的事,到了三伏天就得格外小心。三伏天到底有多少天?一伏又是多久?又有哪些事情是千万不能做的呢?
三伏天的天数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加起来大约有30到40天。具体来说:
- 初伏:通常是10天,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
- 中伏:可能是10天或20天,取决于年份的不同。
- 末伏:固定10天,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
整个三伏天的长度在30到40天之间浮动。比如今年(2023年),三伏天就是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总共40天。
不能做的七件事
1. 贪凉猛吹空调
三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很多人一进屋就把空调开到最低温度。但这样很容易让身体受寒,导致感冒、关节痛等问题。建议空调温度别低于26℃,而且不要对着人直吹。
2. 吃太多冷饮
冰镇西瓜、雪糕、冷饮是夏天的标配,但吃多了会伤脾胃。尤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最好放一会儿再吃。
3. 剧烈运动
天气太热时跑步、打球容易中暑甚至引发心脑血管问题。运动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强度也要降低。
4. 熬夜不睡觉
夏天白天长夜晚短,很多人喜欢熬夜玩手机或看电视。但睡眠不足会让身体更虚弱,抵抗力下降。
5. 暴晒不防护
太阳最毒的时候出门不戴帽子、不涂防晒霜,皮肤容易被晒伤甚至脱皮。尽量避开中午时段外出。
6. 喝太多凉水
出汗多的时候猛灌凉水会让肠胃受刺激。最好是喝温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
7. 情绪暴躁

天气热容易让人心烦气躁发脾气但生气伤肝还会让身体更不舒服保持心态平和很重要。
如何健康度过三伏天
除了避开上面这些“雷区”,还可以通过一些小习惯让自己舒服一点:
- 多吃清淡的食物比如绿豆汤、冬瓜汤帮助消暑;
- 午睡20分钟补充体力;
- 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减少闷热感;
总之三伏天虽然难熬但只要注意细节就能平平安安度过这段“烤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