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秋季的第几个节气?什么是寒露?

小编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它不仅标志着秋季的深入,还反映了气温的显著下降和天气的寒冷。以下是关于寒露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定义、气候特点、传统习俗和养生建议。

节气顺序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时间

寒露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0月7日至9日交节。

定义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是秋季的第几个节气?什么是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寒露为“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气候特点

寒露时节,昼夜温差较大,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

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千里霜铺、万里雪飘。

登高

寒露时节,天气凉爽,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望远。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延续到寒露节气。

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

吃芝麻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寒露时节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因此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

饮菊花茶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

菊花茶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养阴润燥

寒露时节,气候干燥,应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蜂蜜等。

推荐饮用“参桑玉竹饮”,此茶滋阴润燥、润肺益胃。

润肺益胃

润肺阴,不忘益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肺与肾金水相生,故肺金生肾水,而肾水润肺金。

推荐饮用苁蓉枸杞菊花茶,肉苁蓉甘温助阳,质润滋养;枸杞子填精益髓,温阳益肾;杭菊花滋阴润肺,平肝潜阳。

助阳敛气

寒露伊始,“阳气”收敛、沉降导致秋刑之气开始发作。收敛阳气,防护保暖,以顾护体内之阳气,抵御寒邪外侵就显得尤为重要。

调作息,适度锻炼。寒露过后昼短夜长,“早卧早起”为此时作息重点,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其气候特点包括昼夜温差大、露水增多且带有寒意。寒露节气有许多传统习俗,如登高、赏红叶、吃芝麻和饮菊花茶。养生方面,应注重养阴润燥、润肺益胃,并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寒露节气后,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较大,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以下是寒露的气候特点:

气温降得快:寒露节气后,气温显著下降,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

昼夜温差较大: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气候干燥: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呈现冬季景象,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时节,常见的习俗包括:

1. 登高:寒露时节,天气凉爽,适合登高望远,寓意“步步高升”和“高寿”。北京人尤其喜欢在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地登高。

2. 赏红叶:寒露后,枫叶渐红,是观赏红叶的好时节。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如香山等地,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诗如画。

3. 吃芝麻: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4. 吃螃蟹: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5. 饮菊花酒:寒露与重阳节相近,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等作用。

6. 吃花糕: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有吃花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

7. 喝寒露茶:寒露前后采摘的茶叶称为“正秋茶”,品质上乘,具有独特的甘甜醇香,有助于去秋燥、润身心。

寒露节气适合吃以下食物:

1. 果蔬类:苹果、柿子、梨子、葡萄、莲藕、南瓜、胡萝卜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防止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杂粮类:大麦、小米、糯米、绿豆等。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及微量元素,可以帮助消化调节肠胃功能,增强身体的抵御力。

3. 坚果类:核桃、杏仁、花生等。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可以增强体力,缓解疲劳。

4. 食用菌类:香菇、银耳、木耳等。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5. 温补食物:如羊肉、鸡肉、鱼肉等。这些食物能温补阳气,增强体质,抵御寒邪侵袭。

6. 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这些食物可达到生津润燥之效,也有帮助肺气收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