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姓的来源_修姓起源_修姓的来历

小编

修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与古代部落首领少昊及其后代有关。以下将详细介绍修姓的起源、迁徙分布及历史名人。

少昊氏后代

修姓相传是远古部落首领少昊的后代,直接得姓祖先是少昊的儿子修。少昊在高辛氏帝喾时担任玄冥师,掌管天下水利事宜,他的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

少昊作为黄帝的孙子,其家族在古代东夷地区有很大影响力。修姓与少昊氏的关系密切,这一血统背景为修姓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满族修姓

满清入关后,原满族“休佳氏”改为汉姓“修”。这一支系的修姓主要源于满族,反映了清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满族修姓的出现也为修姓家族增添了多样性。

其他部落

修姓还可能出自其他以“修”为称呼的部落,如修鱼、修羊等部落。这些部落可能因治理或管理特定资源而得名,后来转化为修姓。这种多源性的特点显示了修姓在历史上的广泛分布和复杂性。

主要分布区域

修姓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山东作为少昊的活动中心,成为修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福建、四川等地的修姓则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的迁徙和分布所致。

历史迁徙

修姓在历史上有多次迁徙记录,从山东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如河南、江苏、安徽、辽宁等地。这些迁徙路线反映了修姓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动和发展,也显示了修姓在中华大地上的广泛影响。

古代名人

修炳:汉代校尉。这些古代名人为修姓增添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展示了修姓家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代名人

修广顺:明弘治年间大名府照磨。这些现代名人显示了修姓在当代社会中的持续发展,传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

修姓的来源主要与少昊氏及其后代有关,同时也包括满族休佳氏和其他以“修”为称呼的部落。修姓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福建、四川等地。历史上,修姓家族经历了多次迁徙,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

修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分布和迁徙情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修姓的起源

少昊氏:修姓的主要来源之一,相传是远古部落首领少昊的后代,直接得姓祖先即少昊的儿子修。少昊在帝喾时担任玄冥师,掌管天下水利事宜,其后人以修为姓。

满族休佳氏:清朝入关后,部分满族“休佳氏”改为汉姓“修”。

己姓:出自“己姓”,高阳氏之后有“脩及熙”,脩为帝喾的掌水官,号玄冥氏,脩、熙后人皆为脩姓。

修姓的分布

安徽亳州:修姓人士约有四五千人,是全国修姓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江西庐陵及临川:修姓历史悠久,一世祖先名叫修琛,三世修羊公传至七世为修炳,汉屯骑校尉。

山东:修姓分布较广,胶东修姓有海阳市之东村、莱阳市的上蒲格庄、源水夼、止凤村等。

福建、四川:修姓在这两个省份也有较多分布。

修姓的迁徙

从山东到安徽:部分修姓人士自认为是少昊氏发源地的修姓后代,由山东曲阜迁至安徽亳州等地。

从江西到福建:一世祖先名叫修琛,传至三世修羊公,后传至31世修彝,南渡任福建南平府通判,后避乱长居于此。

从四川到云南:有传说认为山东一脉修姓来自四川成都,可能沿岷江进入四川盆地,再进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修姓的著名人物及其生平事迹如下:

1. 修德(1921-1992):字石竹,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协会理事。修德自幼受叔祖父修景清(民间中医,善画兰竹,尤长书法)熏陶,开始学习书画。1937年考进青岛公华印刷厂做装订工人,业余时间坚持练习书法。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厂倒闭,修德返回家乡。1945年第二次来到青岛,继续从事书法创作。1979年,修德的行楷在全国群众书法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名扬书坛。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被誉为“工人书法家”。

2. 修涞贵(1954-):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十大企业首席文化官(CCO),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人物,中国企业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杰出民营企业家,全国医药先进个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修涞贵于1999年创立“企业修正哲学”,倡导“企业修正型组织”的研究。

修姓的来源_修姓起源_修姓的来历

3. 修省(1927-1949):又名福生,祖籍长汀城关,民国十六年(1927)农历十二月三日生于福州。1941年考入厦门大学电机系就读,抗战胜利后随校迁往厦门,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秘密学习毛泽东著作《新民主主义论》等,1949年牺牲。

4. 修承浩(1875-1953):字翰青,沅陵县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秀才,赴长沙岳麓书院深造,光绪二十八年长沙乡试中壬寅科举人,入京会试不第,分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候补知事任用。光绪三十年在广西巧遇蔡锷,结为金兰,次年秘密参加同盟会,历任广西宜山县、富县知事,广东阳江厅同知。辛亥革命后,修承浩在广东、广西等地任职,1953年逝世。

5. 修庆(1975-):中国内地影视演员、编剧、导演,毕业于河南戏剧学院。1995年在李永明导演的电视剧《英雄无泪》中饰演江奇胜,正式开始电视剧拍摄。1996年主演电视连续剧《水浒传》,2000年主演古装电视剧《中华英豪》,2003年参演电视剧《天龙八部》,饰演慕容复。2007年出演其首部电影《断魂剑》。

6. 修贵(1918-1971):黑龙江省海伦县伦河乡爱伦村人,出身雇农家庭。1935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历任乡长、民兵指导员、区农会主任、副区长等职。1955年起,当选为瑞昌县委常委,后调任湓城区委书记。1971年逝世。

7. 修宗迪(1939-):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99年退休。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安事变》《家》等。

8. 修晓林(1950-):上海人,党员,大专学历。1968年到西双版纳当知青,历任连队指导员、学校教导主任、宣传干事等职。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胶林行》《弄岛的早市》《忘版纳》《闪亮的胶刀》等,中短篇法制小说集《与死囚的对话》,报告文学《壮士自有铮铮铁骨》等。

9. 修雅(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唐朝诗人。

10. 修珍红(1917-2002):女,汉族,山东掖县人,曾任华东彩印厂退休职工。1956年出席过山东省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1952年任印染厂家属委员会主任期间,深入群众,帮助解决困难,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1. 修成国(1950-):吉林农安人,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1969年参军,历任团、师、军政治机关宣传、新闻、理论工作。1990年转业,在大连市机关从事行政、业务、党务部门的领导工作。1997年起兼任《中国国土资源报》大连记者站站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报告文学集《麦黄杏红》《乡情赋》《三峡放歌》等6部。

12. 修睦(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诗人。

13. 修白(1966.3-):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13届高研班学员。在《当代》《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钟山》《山花》《大家》《清明》《雨花》等发表小说散文100万字,短篇小说《产房里的少妇》获中国人口文化奖。长篇小说《女人,你要什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现居南京,从事财务工作。

14. 修孟千(1917-2012.12.31):笔名孟千、林青,山东海阳人,党员。1942年毕业于山东抗战建国研究院文学系,历任山东胶东公学语文教师,华东野战军前线记者,徐州市《新徐日报》副刊室主任,山东《大众日报》文教室主任,上海市委党刊室、宣传部文艺处干事、科长,《展望周刊》主编,《少年文艺》编审。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决战》《路迢迢》《神鸽》等。

15. 修琪(1922.9-2012.9.13):原名修家骥,又名修琪,1939年3月参加革命,1941年1月加入中国。曾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1984年12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干部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9月13日在济南逝世,享年90岁。

16. 修祥明(1958-):笔名老修,生于山东即墨。1979年毕业于烟台商校,现在新加坡工作,特一级厨师。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散文等多篇作品,其中《天上有一只鹰》《家》《黍地里的秘密》获全国小小说奖,《小站歌声》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奖。作品《怀念母亲》选入青岛市小学语文辅导教材,《小站歌声》选入全国高中语文教材。

修姓的家族文化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姓氏起源与传承:修姓主要源自远古部落首领少昊的后代,直接得姓祖先为少昊的儿子修。这一起源故事赋予了修姓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2. 郡望与分布:修姓在全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地区、福建、四川和江西等地。历史上,修姓形成了临川等郡望,这些地区成为了修姓族人的重要聚居地和文化中心。

3. 家谱与宗祠:修姓家族十分重视家谱的修撰和宗祠的维护,这不仅是血脉延续的象征,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三修一祭”(修族谱、修宗祠、修祖坟和祭祖先),修姓族人强化了家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4. 治家格言与家规:修姓家族有着严格的治家格言和家规,如“父慈子孝,夫义妇从,友恭敬长,睦族和邻,重教守廉”等,这些规范体现了修姓家族对道德修养和家族和谐的重视。

5. 名人辈出:修姓家族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汉代的校尉修炳、晋代的典书令修肃等,这些名人的事迹不仅为修姓增添了光彩,也激励着后人勤奋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