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暑是具体时辰是多少?是什么时候

小编

2025年小暑的具体时间是7月7日4:04:43。小暑标志着夏季的进一步深入和天气的逐渐炎热,虽然还未达到最热,但已经能感受到高温的威力。以下是关于小暑的详细信息。

公历和农历时间

公历时间:2025年小暑的具体时间是7月7日4:04:43。

农历时间:2025年小暑对应的农历时间是六月十三。

历史背景

起源:小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小暑是夏至后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天正式进入炎热的季节。

天文背景:小暑时节,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导致气温逐渐升高。

高温天气

气温升高:小暑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易感闷热不适。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约为26℃左右,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日平均气温高于30℃。

雷暴频繁: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降水分布变化

雨季变化: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结束,东部地区进入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而华南、西南和青藏高原则处于来自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干旱与洪涝: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而华南东部则因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

饮食习俗

食新: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吃饺子: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饺子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其他习俗

天贶节: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故称天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

伏羊: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人们吃暑羊,以增强体力和健康。

防暑降温

饮食调理:应多摄取解暑健脾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及各式瓜果。莲藕也是佳选,有助于安神助眠。

运动养生:小暑时节运动强度应避免过大,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也可选择游泳、瑜伽等。

情志养生

心静自然凉: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不安,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气平和。

2025年小暑的具体时间是7月7日4:04:43,标志着夏季的进一步深入和天气的逐渐炎热。小暑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气温高、湿度大,雷暴频繁。民间有许多与小暑相关的习俗,如食新、吃饺子、天贶节等。养生方面,应注意防暑降温、饮食调理和情志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

2025年小暑的公历日期是7月7日。

小暑的含义

小暑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气温逐渐上升,农作物生长旺盛,农民需注意灌溉和保护农作物。

小暑的习俗

吃饺子: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吃饺子有助于开胃解馋。

吃生黄瓜和煮鸡蛋:山东部分地区习惯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吃羊肉: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习俗,称为吃伏羊。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2025年小暑的相关信息。

2025小暑是具体时辰是多少?是什么时候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7月6日至8日之间,标志着夏季的深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变得更加炎热。以下是2025年小暑的具体时间:

小暑的具体时间

日期:2025年7月7日

时间:04:04:43

小暑的气候特点

气温升高:小暑时节,气温达到全年最高点或接近最高点,大部分地区气温超过30℃,有些地区甚至超过35℃,日夜温差相对较小,夜晚也很闷热。

多雷雨天气:小暑时节,炎热的气温和高湿度容易形成对流,导致频繁的雷暴和雨水,局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大风和冰雹。

湿度较高:小暑时节,相对湿度较高,通常在70%以上,由于高温和湿度的叠加,人体的汗液蒸发速度变慢,容易出现汗湿黏腻、不透气的感觉。

风力较小:小暑时节,大部分地区的风力相对较弱,炎热的气温使得大气层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导致空气比较稳定,风势相对较弱。

小暑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升高、降雨分布变化、雷暴频繁等多个方面,是夏季气候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小暑期间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热爱。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小暑习俗:

吃藕: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晒书画、衣服:小暑时节,民间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吃黄鳝:俗语有云:“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小暑“食新”:小暑的到来,意味夏季高温天气即将开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同时表示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大神”等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