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暑这天的时辰吉凶,大暑有什么饮食习俗?

小编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了解大暑这天的时辰吉凶以及相关的饮食习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

吉日还是凶日

吉日:2025年大暑落在农历六月十八,根据十二建除法,这一天是“定日”,属于六黄道日之一,寓意万事皆有定数,是吉日。

凶日:大暑这一天也是“四穷日”之一,夏季火旺,丁火在亥时处于衰弱,亥有穷尽之意,因此被认为是“凶日”。

民俗忌讳

不理发:大暑时节人体毛孔张开,理发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泄,古人在逢丁日一般不会理发,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不嫁娶:大暑逢“穷日”,对于结婚的寓意和征兆来说,不是好的选择。

传统食物

苦瓜:苦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是夏季消暑的好选择。

2025年大暑这天的时辰吉凶,大暑有什么饮食习俗?

冬瓜:冬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具有清热解暑功效。

绿豆汤: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适合大暑时节饮用。

地方特色

浙江台州:送“大暑船”是台州地区的传统习俗,寓意着带走疫病和灾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福建莆田: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称为“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

广东: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具有消暑功效,可以做成烧仙草或凉粉。

大暑这天的时辰吉凶因地区和民俗而异,既有吉日也有凶日。大暑时节,人们应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通过了解各地的饮食习俗,可以更好地享受大暑这一传统节气带来的文化体验和健康益处。

2025年大暑的公历日期是7月22日,农历日期是六月廿八。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日期可能会因地区或文化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了解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建议查阅相关历法或咨询专业人士。

大暑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下是一些与大暑节气相关的常见民间传说和故事:

火神太阳与雷神:古代中国人相信,天空中的太阳是由火神驱动的,而雷鸣则是雷神释放力量的表现。这两位神明在大暑时节被认为特别活跃,他们的传说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间文化中。

炙烤鸟头的“鹞子”:中国古代流传着一则关于大暑的神话传说,它与一种名为“鹞子”的鸟类有关。据传,鹞子是夏天来到人间的使者。在大暑这一天,鹞子会飞到人们的庭院里,用它的长喙戳破人们的头颅,然后将它们的头部放在太阳下炙烤。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远离夏天的炎热,度过一个凉爽的夏日。

太阳公主和黑鸟:另一个与大暑有关的传说涉及到太阳公主和一只黑鸟。据说,在大暑这一天,太阳公主会穿上一袭金色的长裙,乘坐着金色的马车在天空中穿行。而黑鸟,则是她的忠实伙伴,负责为她护航。

囊萤映雪: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车胤的人,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困,无法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利用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最终学识与日俱增。

范蠡“喝暑羊”:春秋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在山东鲁南地区。传说,范蠡因常年协助勾践勤于国事,体弱多病,在大暑天喝了羊汤后,身体日渐好转,后来这个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气重,养生饮食应以清热解暑、健脾祛湿为主。以下是一些适合大暑时节养生的食物和饮食建议:

适合大暑时节养生的食物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尿消肿。

西瓜: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苦瓜:清热解暑、明目解毒。

冬瓜:利尿消肿、清热解暑。

薏米:健脾利湿、清热除湿。

山药:健脾益胃、滋阴补气。

莲子:健脾止泻、益肾固精。

番茄:解渴,改善烦渴等不适。

大暑时节的饮食建议

清淡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寒凉食物。

适量补水: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避免剧烈运动:高温天气下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适量食用辛辣食物:如生姜,有助于发汗解表,但不宜过量。

大暑时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可以有效地保持身体健康,享受夏日的清凉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