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跟小暑的区别是什么 气温三候以及时间不同

小编

大暑和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气,分别标志着夏季的不同阶段。了解它们在时间、气候和三候等方面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

时间定义

小暑:通常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开始。

大暑: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

时间差异

小暑和大暑之间相差大约15天。小暑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而大暑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跟小暑的区别是什么 气温三候以及时间不同

小暑三候

温风至:小暑日后,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蟋蟀居宇:由于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

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大暑三候

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土润溽暑: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大雨时行: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小暑气候特点

气温升高:小暑时节,气温逐渐升高,进入伏旱期。

雷暴频繁: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大暑气候特点

高温酷热:大暑时节正值三伏中的“中伏”阶段,气候特点是高温酷热。

湿热交蒸:大暑期间,全国气温最高,天气最热,常常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区域差异

南方:小暑后,华南东部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进入伏旱期。

北方:大暑时节,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全年雨水最多的时段,降水量集中在7、8两月。

大暑和小暑在时间、气温和三候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小暑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雷暴频繁;而大暑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气候特点是高温酷热和湿热交蒸。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

大暑通常比小暑更热。以下是具体分析:

气温比较

全国总体情况: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小暑(7月7日—22日)和大暑(7月23日—8月8日)期间,全国平均气温相差不大,基本在23摄氏度左右,但小暑期间的全国平均气温低于大暑的情况居多。从近10年数据分析,小暑较大暑一般低0.5—1.0摄氏度,仅有2年出现过大暑期间气温低于小暑的情况。

地方情况:在北京市,近10年中有5年小暑气温低于大暑,大致偏低1—2摄氏度,另外5年则是小暑气温高于大暑,但偏高的幅度一般为0.2—1摄氏度。在南京市,除1年是小暑气温高于大暑外,其余年份均为小暑气温低于大暑,多数年份大暑气温比小暑高2—4摄氏度。

气候特征

小暑:小暑是指夏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虽然气温也很高,但比大暑稍微凉爽一些。小暑时节,气温升高,天气炎热,但相对于大暑来说,还没有达到最高温度。

大暑:大暑是指夏季的第六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这时太阳经过黄经120°,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之一。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容易感到热浪袭来,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大暑和小暑都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分别代表夏季的炎热时期。以下是它们的具体含义:

小暑

时间: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含义:小暑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古人认为小暑期间,天气刚刚开始变热,但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热的程度,因此称为小暑。

气候特点:小暑时节,气温逐渐升高,进入伏旱期。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6℃左右,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

三候:小暑的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大暑

时间:每年7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

含义: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在“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气候特点:大暑时节正值三伏中的“中伏”阶段,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三候:大暑的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和小暑的气温三候分别如下:

大暑的三候

1.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节,萤火虫的卵在腐草中孵化,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2. 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变得闷热,土地潮湿,湿热难耐,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

3.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期间常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得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小暑的三候

1. 一候温风至:小暑日后,大地上不再有凉风,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

2. 二候蟋蟀居宇: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

3. 三候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开始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