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屈”是一个形容坚贞顽强的成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它表达了在面对强暴压力时,仍然保持坚贞不屈的精神。以下是关于“威武不屈”的五行属性、成语出处、故事及其现代应用的详细信息。
威
“威”字在五行中属土,笔画为9画。其含义为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如威力、威风、权威等。在五行中,土象征着稳定和权威,这与“威武不屈”中表达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相契合。
武
“武”字在五行中属水,笔画为8画。其含义为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如武装、武器等。水象征着流动和力量,这与“威武不屈”中面对强暴仍不屈服的坚韧精神相符。
不
“不”字在五行中属水,笔画为4画。其含义为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水象征着变化和适应性,但在这里用作否定词,表示坚定的否定态度,符合“威武不屈”的意境。
屈
“屈”字在五行中属木,笔画为8画。其含义为使弯曲,与“伸”相对,如屈曲、屈折等。木象征着生长和发展,但在这里表示屈服,形成对比,突出了“威武不屈”中的反抗精神。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出自《孟子》中的一段对话,孟子与景春讨论大丈夫的标准,强调了在富贵、贫贱和威武三种情况下都能保持原则和气节的重要性。
孟子与景春的对话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在得志时爱护百姓,按规律办事,光明磊落;在不得志时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个故事通过孟子与景春的对话,阐述了“威武不屈”的精神内涵,强调了在不同境遇下保持原则和气节的重要性。
用法
“威武不屈”是一个联合式成语,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人坚贞顽强。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感彩强调了其在描述人的坚贞顽强品质时的正面作用。
例句
小说《红岩》塑造了一大批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
人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在革命斗争中表现无遗。
“威武不屈”是一个表达坚贞顽强的成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它通过五行属性中的土、水、木、木,象征着稳定、力量、变化和生长,突出了在面对强暴压力时仍保持坚定的精神。成语的出处和故事详细阐述了其精神内涵,现代应用中则强调了其在描述人的坚贞顽强品质时的正面作用。
威武不屈的五行属性主要是金。
威武不屈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滕文公下》。该成语原句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由孟子在与景春的对话中提出,用以形容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原则和信念,不因富贵、贫贱或强权而动摇。
威武不屈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强权或暴力时,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以下是威武不屈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近义词
坚贞不屈:坚守节操,不向恶势力屈服。
坚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宁死不屈:宁愿死去,也不屈服。
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反义词
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奴颜婢膝:形容卑微顺从,奉承讨好的样子。
卖身投靠:指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投靠有权势的人。
屈打成招:指在严刑拷打下被迫招供。
含垢忍辱:指忍受耻辱,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