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重阳节可以回娘家吗 山东重阳还有哪些讲究

小编

重阳节,也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习俗。在山东地区,重阳节的习俗和禁忌也各不相同。以下是关于山东重阳节是否可以回娘家以及一些其他讲究的详细信息。

滕县等地的禁忌

在滕县等地区,嫁出去三年之内的闺女在重阳节这天不能回娘家,这被称为“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这种习俗可能是为了避邪或保持家庭和谐,但现代社会中,这种迷信的说法已经较少有人遵守。

山东重阳节可以回娘家吗 山东重阳还有哪些讲究

济南以东和胶东地区的习俗

在济南以东和胶东地区,重阳节有给女儿送花糕的习俗,称为“女儿节”。这种习俗体现了对女儿的关爱和节日的庆祝,同时也增强了家庭凝聚力。

其他地区的习俗

在济南以北和以西的地区,有请女儿回娘家吃花糕的习俗,称为“女节”。这些地区的习俗显示了对女儿的尊重和节日的重视,反映了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和习俗的多样性。

吃花糕

花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以面蒸制,双层中夹以枣栗等果品,有的还插上彩色小纸旗,称为“花糕旗”。花糕不仅是节日食品,还象征着高寿和吉祥,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喝菊花酒

在山东威海一带,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取“糕”与“高”同音,寓高寿之意;“酒”与“久”同音,寓长久之意。菊花酒不仅是节日饮品,还具有保健功效,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祭祖扫墓

重阳节是祭祖扫墓的好时候,家族中的长辈和子孙后代会赶到祖先的墓前,焚香、磕头,表达对先人的祭思和思念之情。祭祖扫墓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家族观念。

挂纸灯笼

在威海等地,重阳节期间,家里如果有老人,就会在家门口挂上一个纸灯笼,寓意长命百岁。挂纸灯笼的习俗不仅是对老人的祝福,也是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山东重阳节回娘家的习俗因地区而异,有些地区有特定的禁忌,而其他地区则有请女儿回家团聚的习俗。吃花糕、喝菊花酒、祭祖扫墓和挂纸灯笼等都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习俗仍然在继续传承,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山东重阳节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美食:

1. 重阳糕(花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必吃的美食之一,因为“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寿高九九”。

重阳糕多以米粉、果料等为原材料,各地做法不一,有的非常简单,而有的则是五彩斑斓,看起来十分精美别致,非常的香甜松软、好吃。

2. 菊花酒:

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因为“酒”同“久”,寓意长久。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3. 螃蟹:

在重阳节前后,螃蟹是最肥的时候,这个季节公螃蟹里面的肉质非常鲜嫩,而且肉多,吃起来很过瘾。

吃蟹方法很有讲究,吃蟹不能没有新鲜姜末和食醋。

4. 羊肉面:

羊肉面是北方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秋天是羊肉吃起来最为肥美的季节,能取暖祛寒,温中暖下,算是最符合季节的需求了。

5. 柿饼:

在山东,重阳节也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因此当地的传统饮食之一便是柿饼。柿饼质地柔软,味道甜美。

6. 糖糍:

糖糍是山东传统的小吃,也是重阳节的一道传统美食。它的外皮是糯米,内部则是枣泥、芝麻等甜馅。

7. 辣萝卜汤: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8. 烙焦饼: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山东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故事:

1. 桓景学道斩瘟魔:

东汉时期,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跟随仙人费长房学道。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家乡将有大灾,需让家人佩戴茱萸、登高、饮菊花酒以避祸。桓景照做后,家中免于灾难,并斩杀了瘟魔。从此,人们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纪念桓景。

2. 菊花仙子:

传说大运河边有个叫阿牛的农民,母亲因眼病而痛苦。梦中,一位菊花仙子告诉他,九月初九重阳节在天花荡能找到一株白菊花,煎汤可治眼病。阿牛找到白菊花并治愈了母亲的眼疾。此后,人们将九月九称为菊花节,形成了赏菊、饮菊花酒的风俗。

3. 染布缸神:

传说一对青年夫妻在芦荡中遇到两位讨饭的仙人,他们留下一些草种。后来,这些草可以用来染色。夫妻二人开起了染坊,生意兴隆。每年重阳节,染坊祭祀梅福和葛洪两位染仙,祈求来年染色顺利。

4. 孟子登山:

孟子在重阳节与弟子登玉皇山,遇到孔子弟子原宪的后人。原宪的安贫乐道精神深深影响了孟子,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一故事体现了重阳节登高的文化内涵。

5. 酒神下界:

梁山县徐坊制曲技艺久负盛名,传说与酒神降临有关。一位老乞丐在重阳节来到徐家酒坊,留下了一块香曲,使徐家酒坊的酒更加醇美。从此,徐家酒坊名声大噪,重阳节与酿酒技艺紧密相连。

山东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活动,也有地方特色的庆祝方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传统习俗

登高望远: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时节,山东人喜欢在这一天走出家门,登高远眺,欣赏秋天的美景,寓意着远离尘世的喧嚣,带来心灵的宁静与健康。

赏菊饮茶: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山东人喜欢在重阳节赏菊,同时也会品茶,尤其是菊花茶,象征着长寿和健康。

佩茱萸: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避灾消难,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山东人会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饮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山东人在重阳节会饮用菊花酒,寓意健康长寿。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山东人在重阳节会吃重阳糕,寓意着步步高升和长寿。

地方特色习俗

吃辣萝卜汤:昌邑北部人家在重阳节会吃辣萝卜汤,有“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的谚语。

烙焦饼祭财神: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户户会烙焦饼祭财神。

祭祀范仲淹:邹平市在重阳节会祭祀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范公祠是当地的文化遗产。

登高山会:济南的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是当地的重要活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看大戏、品小吃、赏民俗等内容。

慰问老人:在山东省,九九重阳节亦有老人节之称,机构会举办文娱活动和休闲活动来慰问老人。

送花糕:在济南东侧地区,重阳节会给嫁出去的女儿送花糕,胶东地区则称为送菊花糕,寓意着祝福和团圆。